论唐代校书郎和正字地方流动的路径

论唐代校书郎和正字地方流动的路径

ID:21658270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3

论唐代校书郎和正字地方流动的路径_第1页
论唐代校书郎和正字地方流动的路径_第2页
论唐代校书郎和正字地方流动的路径_第3页
论唐代校书郎和正字地方流动的路径_第4页
论唐代校书郎和正字地方流动的路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唐代校书郎和正字地方流动的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唐代校书郎和正字地方流动的路径摘 要:唐代校书郎和正字是最底层的文士,其向地方流动的路径主要有四种,一是迁任县职,二是入幕为诸府从事,三是临时差遣,四是觐省及还乡。研究文士区域间的流动,有助于深入认识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  关键词:唐代文馆 校书郎 正字 地方流动 路径  唐代弘文馆、集贤院、秘书省等馆所,多设有校书郎和正字。各馆校书郎和正字的品阶及员数等设置情况,笔者曾有详细的考证。{1}校书郎和正字主要从事文字校勘和图籍整理工作。其职务性质,有学者指出当属最普通的层次,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校对”,即将校样与原稿对校,更正错讹。至于比较有学术的校雠,校书郎和正字还不具备这样的素养。{

2、2}唐代有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多出身校书郎或正字,文学家有杨炯、陈子昂、王昌龄、萧颖士、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白居易、李绅、杜牧、段成式等;政治家有张说、张九龄、裴度、崔群等;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也都曾任职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和正字作为最底层的文职官员,要想在仕途上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走出来。从迁出官职可考的二百五十余人的情况来看,继续在京城任职者只占30%,而转迁至地方任职者约占70%,也就是说,校书郎和正字迁出的主流方向是地方。这是校书郎和正字向地方流动的主要路径。此外,任职期间的临时差遣以及中途觐省和秩满还乡等,也是他们与地方互动的补充方式。概括来讲,校书郎和正字地方流动的路径约有四

3、种:一是迁任县职,二是入幕为诸府从事,三是临时差遣,四是觐省及还乡。  一、迁任县职  校书郎和正字迁任地方官职,主要担任县尉或主簿,也有任职县令或县丞的。从史料来看,其地方任职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初盛唐时期迁任外职相比中晚唐稍少,中晚唐渐呈制度化倾向。据笔者统计,玄宗朝迁出任京官者约占43%,任地方官职者约占57%。德宗和宪宗两朝迁出任京官者只有23%,地方任职者却占到77%,可见后期大部分校书郎和正字都迁转到地方任职了。  其二,初盛唐迁任县职比中晚唐更为偏远。如高宗朝骞思泰和李尚贞分别迁任遂州方义县尉和并州武兴县尉,玄宗朝卫凭和王昌龄分别迁转为越州剡县尉和汜水县尉。中晚唐则多在

4、京畿地区的长安、万年、洛阳等县。这种现象说明校书郎的社会地位在中晚唐不断上升,印证了杜佑所说校书郎为文士“起家之良选”{3}的说法。  其三,个别校书郎在任县职时,充任京城书库校理或史职,并未离开京城。如郑:“自秘书省校书郎迁洛阳尉,充集贤院修撰,改长安尉、集贤校理。”{4}沈传师:“授太子校书郎、县尉,直史馆,转左拾遗、左补阙,并兼史职。”{5}高瀚:“起家拜秘书省校书郎。……由本官奏直史馆,转京兆府兴平县尉,史职仍旧。”{6}之所以能够继续在京城从事典籍校理和史书纂修的工作,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这些方面较为擅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集贤校理和史官等馆职没有官阶,需要带一职事官衔作为阶官以寄

5、俸禄和以秩品位。  其四,正字转任地方县职,中间还需要一道迁转过程。如马怀素:“服阕,授麟台正字。……以忠鲠举除左鹰扬卫兵曹参军,转咸阳尉。”{7}倪若水:“应八道使举,射□诠科,授秘书正字。复以举迁右骁尉兵曹参军,俄转洛州福昌县丞。”{8}这是因为正字和校书郎虽然在工作职责上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正字的官阶为正九品下,而校书郎则为正九品上,相差一级。因此,正字在转任地方官职时,还需要有一个过渡阶段。  二、入幕为诸府从事  校书郎和正字入幕是其地方任职的重要途径,主要发生在中晚唐。盛唐时期所见例子不多,安史之乱后,校书郎入幕越来越多,渐具制度化倾向。  校书郎和正字出为幕佐,多担任幕府中的基

6、层文官,如巡官、推官和支使等。如崔郾:“授集贤殿校书郎。陕虢观察使崔公琮愿公为宾……受署为观察巡官。”{9}王徽:“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户部侍郎沈询判度支,辟为巡官。”{10}巡官是使府正职中最低一级的文官,也是唐代年轻人入幕常任之官。推官在使府的官职中排位在巡官之上,唐人有不少是出任巡官之后才转为推官的。校书郎和正字入幕担任推官的也不少,如卢钧、崔慎由、柳、孙简等。吕让则入幕担任支使:“解褐秘书省校书郎,以支使佐故相国彭原李公程于鄂岳。”{11}部分校书郎和正字入幕担任更高一级的判官,如许孟容、杨汉公、李方元等曾摘 要:唐代校书郎和正字是最底层的文士,其向地方流动的路径主要有四种,一是迁任

7、县职,二是入幕为诸府从事,三是临时差遣,四是觐省及还乡。研究文士区域间的流动,有助于深入认识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  关键词:唐代文馆 校书郎 正字 地方流动 路径  唐代弘文馆、集贤院、秘书省等馆所,多设有校书郎和正字。各馆校书郎和正字的品阶及员数等设置情况,笔者曾有详细的考证。{1}校书郎和正字主要从事文字校勘和图籍整理工作。其职务性质,有学者指出当属最普通的层次,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校对”,即将校样与原稿对校,更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