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

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

ID:21650282

大小:194.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0-19

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_第1页
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_第2页
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_第3页
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_第4页
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一 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一、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一)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纵向演进的线索1、自由竞争时期的全面排斥阶段。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标志着公共财政理论的诞生。这个时期的公共财政主要是为了保证政府作为“守夜者”这一角色能够正常运转。2、1929年大萧条后的全面干预阶段。从罗斯福“新政”和随后应运而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政府必须干预经济逐步获得了人们的共识,各国政府和财政开始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以便弥补市场缺陷。接上页:3、“滞胀”之后的适度调整

2、。70年代的“滞胀”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关系,以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对国家干预提出了责难和质疑,开始主张减少国家干预,恢复自由经济。4、进入90年代以来,又开始重新重视国家干预政策。接上页:横向展开的比较在横向展开的线索中,一般市场经济原则下形成的不同的市场经济制度模式、不同的政府—市场关系、不同的财政活动范围,也是个性鲜明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市场经济制度逐渐趋于成熟,公共财政的范围和作用也趋于稳定,政府—市场关系的差异性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同的制度模式。

3、美国政府微调型市场经济模式,法国计划引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市场经济+国家调节+社会保障”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瑞典社会福利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政府支出比重的差异性反映了这种模式的多样性。接上页:公共财政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市场失灵出发,来界定公共部门即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和职能的财政。公共财政理论的基础是“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理论。(二)公共产品及其提供1、公共产品的概念:指每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减少的产品。2、公共产品的特征:(1)消费的非排他性

4、:在技术上不易排除众多受益人或技术上可行,但代价极高。公共品还具有不可拒绝性。(2)消费的非竞争性:许多人可以同时消费同一种物品。(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4)非盈利性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容易产生“搭便车”现象,从而也就使得这些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来有效提供。链接:从“绕行的免费公路”看公共产品悲剧据四川新闻网报道,近日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三期正式开通了,奇怪的是,这条花费了纳税人一亿元的新路,比现有任何一条从新都到成都的道路都要远(2005年经济时报)。当地百姓众口一辞地称赞“政府

5、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实事好事”——原因在,这虽然是条绕行的远路,但却是一条免费路。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新都正处于收费站的团团包围之中,重重收费站既影响了百姓出行,又影响到了投资环境,修建“绕行的免费公路”是城市突围的无奈之举。(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市场失灵及其表现:(1)公共产品的提供不足:(2)外部效应的存在:外部正效应和负效应。(3)不完全竞争(垄断):(4)社会分配不公:(5)宏观经济的失衡:(6)信息不对称问题: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供求双方对同一个产品或服务了解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就容易造成交易

6、量过小甚至市场消失,引起市场缺陷的产生。接上页:2、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干预3、政府失灵(1)政府干预的缺陷(2)公共选择理论(3)非市场失灵理论4、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权衡案例分析:政府与市场据悉,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子规划之一,即将提交全国人大。这一规划的重要目标是解决“环京津贫困带”问题。(2006年2月27日《新京报》)与上海相比,北京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相反,周边人才、资源不断向北京集中,掏空了“贫困带”脱贫致富的资本和动力,进一步拉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20

7、06年《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指出,“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人均GDP排名全国第二的首都被一个270多万人的贫困带所包围,这实属世界罕见。地域上相隔咫尺,贫富程度却有天渊之别。接上页:从理论上讲,某一地区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资本总量不断膨胀,但投资回报率将呈现递减的趋势,逐渐无法满足投资者的回报要求;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资本稀缺,投资回报率却相对较高。精明的投资者会发现,在落后的周边地区投入一块钱,要比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地区回报更大。最终,资本将从投资回报率低的地区流入投资回报率

8、高的地带,驱动落后地区经济腾飞。可惜的是,这个美好的故事至今没有在“环京津贫困带”成为现实。为什么?关于“北京的故事”当政府成为对财政资源、物质资源、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全面控制权,完全由政府取代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权力大小就会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快慢和个人收入水平高低的决定力量。作为全国权力中心的北京,在事实上拥有了经济发展的“特权”,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现在,北京永远不会缺乏投资。从1978年到2002年,尽管资本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