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数学课堂问题的“桥梁”

搭建数学课堂问题的“桥梁”

ID:21644569

大小:6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3

搭建数学课堂问题的“桥梁”_第1页
搭建数学课堂问题的“桥梁”_第2页
搭建数学课堂问题的“桥梁”_第3页
搭建数学课堂问题的“桥梁”_第4页
搭建数学课堂问题的“桥梁”_第5页
资源描述:

《搭建数学课堂问题的“桥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搭建数学课堂问题的“桥梁”【】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输出信息并及时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让知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  【关键词】问题;呈现;探究    【】G623.5【】B【】1001-4128(2011)07-0086-02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提问气氛,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所以,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然而,问题设计是提出问题的前提,因为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

2、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及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避免课堂低效率的提问,就必须在提问问题设计方面下苦功,现就激趣性,浅入深出,情境式,变式性,设疑性,铺垫性和总结性提问方面设计略作浅谈,以供教学参考。  1激趣性提问  即设计有一定趣味或悬念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愤”、“徘”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的提问。  【案例1】七年级基本图形引入教学中,照课本讲,学生兴趣一定不浓,如果问题设计成:  问题1:图形甲、乙使你想到什么?  问题2:图形  有什么特征?  问题3:下一个应填什么图形?  问题4:你能用两个圆,二点、

3、四条线段画一  个有实际意义的图形吗?(并附上贴切的解说词)  学生见题大笑,互相争论,对问题1回答众说纷纭,说甲象:下水道、帽、山田、楼梯……;乙像:花蜘蛛X,对问题2能观察出分别是两个1,2,3,4,5,6对称图,问题3,自然就是两个7的对称图“▽”;问题4图形如:的图案,这样一节生动活泼的几何见面课在学生中永远回荡着,同时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与有趣,对学生今后的几何学习起着不可低估作用。  2浅入深出的提问  即从学生原有认识水平出发,步步逼近,层层深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本质认识的提问。  【案例2】在“众数、中位数、

4、平均数”教学中,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首先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绍:小王有一个制鞋小厂,管理人员有小王、6个亲戚、工人有5个领工,10个工人和1名学徒,现在需要增加一个新工人,小李应征而来,与小王交谈,小王说:“我们这里的报酬不错,平均工资是每周300元”。小李工作几天后,找小王评理:“你欺骗了我,我己经问过其他工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每周2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一周300元呢?”小王说:“小李平均工资是300元,不信,你看这张工资表:  人口小王亲戚领工工人学徒合计工资X元2200250220200100人数f(人)16510123fx(

5、元)22001500110020001006900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问题:  问题1:小王说的每周平均工资300元是否具有“欺骗性”?  这问题一提出马上激起了学生“抱打不平,匡扶正义”的仗义行为,同学算的算,议的议,决心为小李“讨回公道”。由此,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使问题浅入到学生认识水平,把学生从“休眠”状态中真正唤醒。  提出问题2:平均工资能否客观地反映工人的平均收入?  提出问题3:用什么工资客观反映工人的平均收入比较合理?  提出问题4:当平均工资无法反映工人的收入水平时,究竟用什么工资可替代平均工资呢?  通

6、过以上几方面的交流,自然地将学生引导到全方面、深层次的探索过程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变知识为能力的目的,从而体验到概念发现、形成和发展过程。  3情境式提问  即精心创设一个让学生置于其中的情境,为解决这一“真实”的问题自主地寻觅,探究和发现的提问。  【案例3】在分式概念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审美需要,设计趣味情境:有一只老鼠在圆湖边上碰见一只猫,它想回洞已经来不及了,只好跳入湖中企图逃走。但是猫在岸上等着它,假若猫在岸上奔跑的速度是老鼠在圆湖中游泳速度的四倍。请你仔细想一想,这只老鼠有没有办法逃掉?  事实上,设圆湖的半径是R,老鼠游

7、泳的速度为v米/秒,则猫的速度为4v米/秒。  老鼠先游到湖中心——也就是圆心(此时猫在等待确定老鼠的上岸方向),然后沿着和猫相反的半径向对岸逃走,老鼠所需时间为Rv秒,而猫沿半圆弧追至同一地点所需时间为πR4v秒,由于老鼠不可能逃掉……  刚才所列的代数式你熟悉吗?有什么特征?……  4变式性提问  围绕某个知识点来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引伸、推广问题,让学生开拓思路,理解思考问题的本质的提问。  【案例4】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举例复习教学中,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讲了许多例子,但效果欠佳,如将问题设计成:  题1:解方程组3x2y=7

8、8  4x3y=36  题2:解议程组2(x1)=80-x-2y  2(5x-3)-3(y2x)=30  题3:解方程组题4:已知3x2y2=4x-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