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哲复习备考资料

中哲复习备考资料

ID:21633270

大小:4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3

中哲复习备考资料_第1页
中哲复习备考资料_第2页
中哲复习备考资料_第3页
中哲复习备考资料_第4页
中哲复习备考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哲复习备考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心斋:这是庄子的思想。心斋:“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即让自己的心虚静,这样心不役于物,可以超然。化性起伪:这是荀况提出的礼、法起源的一个前提。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圣人极其礼、法就是为了改造人类的恶性而产生的。三才之道:可以理解为《周易》之中的思想。所谓“三才”,在《周易》中是指“天”、“地”、“人”三者而言的。所谓“三才之道”,在《周易》中是专指“天道”、“地道

2、”、“人道”三者而言的。“才”,一本作“材”,二者通用。四科十哲:孔子弟子3000,72人成德,四科十哲把人分为四类: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外交辞命:宰我、子贡);政事(理财治军:冉有、季路);文学(文字能力、文献传承:子由、子夏)。离坚白:“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曰:二,可乎?曰:可。因为坚与石不可分,白与石也不可分,但坚与白可分,“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即眼睛只能看到石头的颜色,不能看到其坚硬;手只能摸其坚硬,不能得到其白,这时“白”就自藏了起来。孔颜之

3、乐:儒家以“仁”为乐,以"诚"为乐,即以道德境界为核心而实现了德美合一,此即所谓‘孔颜之乐’。周敦颐是如此解释的:“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在此孔颜之乐分为两层,一是“见其大”,一是“心泰”,前者为后者之条件,而后者为前者之结果。后来程颐又作过重要补充:“鲜于侁问伊川曰:‘颜子何以能不改其乐?’正叔曰:‘颜子所乐者何事?’侁对曰:“乐道而已。'

4、伊川曰:'使颜子而乐道,不为颜子矣。’”依现代学者陈来先生的见解,此所言乃指“‘道’并不是乐的对象,乐是人达到与道为一的境界所自然享有的精神的和乐。”尚同:上天“选择天下赞阅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立以为三公、万国诸侯,以至左右将军、大夫和乡里之长,社会成员自下而上尚同于天子之“义”;并且“上有过,规谏之”。社会成员的意愿层层上达,庶几天子及其以下的各级官吏按共同的“义”行事,从而实现“天下治”。并且,天子的行为是否合于天下之义,必须据其是否尚同于天。这就阻断了最高统治者自行又自断其政的可能性。“夫既尚同于天子,而未尚同乎天者,则天

5、灾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夫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熟,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之人之不尚同于天者也。”尚同是与尚贤相辅而行的行政管理原则.墨子认为,政令不一,只能导致社会纷乱.尚同与尚贤一样,是"为政之本".墨子的尚同思想是高度的集权主义,实施自上而下的控制与有效管理.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万事的根本)也者,天下(天下万事)之大本(根也)也;和(万物完成自身、自己实现自己的道路)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推而极之。达到中和后,天地才成其为天地,万物才成其为万物

6、)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人对食色的态度与欲望是无节制的,这种无节制会导致恶;而节制是人为的,即“伪”。人的性善与人的性恶同样根本,因为“争”也是人人都有的,只是标准尺度不同。善不是人唯一根源的可能性。人副天数:这是董仲舒的思想。人和天在数上是符合的。他认为“天之副在人,人之性情由乎天”,董仲舒的所有关联在于调动“数”这一重要的哲学原则(汉代的特征),这有着某种非理性的理性化,这里的数不是单纯的数,而是有其属性和内容的,这种数的理解方式在深层次上塑型者中国文化的精神。三统三正:董仲舒提出的。三统指:黑统、白

7、统、赤统。“三正”:夏以寅月为正,商以丑月为正,周以子月为正。三正分别以各自的三统为上色。历史的变化就是三统的周而复始。汉继周而起,应以寅月为正。“改正朔,易服色”。因此董仲舒提倡“奉天而法古”。贵民:在孟子那里贵民的目的在于约束君权,而贵民的思想源于《尚书》:“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因此贵民则是通过对最底限生活的体察来判断国家是否施行仁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道)霸(道)之争:霸字可以看作“伯”字,霸的逻辑是兄弟之间的逻辑,王道则是父子之间的逻辑。二者都要求达到征服他认的目的,而王道的主要手段是“以德服人”,而霸道则是

8、“以力服人”,二者在根基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王道士基于“义”,霸道则是基于“利”。同时儒家对德的理解“德者得也”,可见“义”并不排斥物质收获,义和利的原则虽然都要考虑物质收获,但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