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教材修改策略

中药学教材修改策略

ID:21624488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中药学教材修改策略_第1页
中药学教材修改策略_第2页
中药学教材修改策略_第3页
中药学教材修改策略_第4页
中药学教材修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学教材修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中药学教材修改策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较之以往的教材,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各章节中每味药的主治病证特点突出,功效表述更加规范,教材重点突出等。在该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作者认为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特提出商榷。1语言表述尚须进一步精练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6精品文档“作为教材,应能示范于人,启迪于人,使读者受益,因此,应力求文字规范,语序清楚,言简意赅,一目了然。”[1]而反观该教材,部分内容语言表述不够简练明了。如对于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的表述,教材先指出:

2、“药物升降浮沉作用趋向性的形成,虽然与药物在自然界生成禀赋不同、形成药性不同有关,并受四气、五味、炮制、配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说明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有四气、五味、炮制、配伍等诸多因素。其后又说:“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2]这一表述含糊不清,令人费解,并且与前述提法形成了逻辑矛盾。正确地表述应该是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有炮制和配伍,此外,还有煎法、用法等。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其四气、五味有内在的关联,而不是影响的因素。因为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与四气、

3、五味、归经一样,是其本身所固有,但又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升降在物,亦在人也。”[3]再如教材中毒性一章的内容显得冗长,且毒性含义不明。对于“毒性”含义的表述,该教材采用古今对毒性的认识进行分述,原本欲溯源逐流,明晰由来,但毒性作为中药药性,到底现今承载怎样的内涵?读完教材却让人莫衷一是,由此也影响到对毒性分级的认识与表述不够明晰。中药的“毒性”是站在药物对人体安全性这一角度对药物作用特点进行高度概括的一个概念,目前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笔者认为毒性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损害性,这种损害性的

4、表现即毒副反应。但历来存在两种观点:其一,毒性是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性,有毒药物有毒性,而无毒药物没有毒性,即狭义的毒性;其二,从药性这个角度,毒性应具有普遍意义,即毒性是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性,凡药皆有毒性,即为广义的毒性[4]。正如《儒门事亲》中指出:“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作为药性,毒性的内涵应指上述广义的毒性。建议教材修订时可取消“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内容,直接明确中药学“毒性”的含义。概念表述力求进一步准确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5、6/6精品文档概念是反映事物对象本质属性或者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人们进行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只有做到概念明确,才能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进行正确的推理论证。而《中药学》教材在一些重要概念的使用或界定上,往往不甚严谨。如关于“妊娠用药禁忌”,教材界定为“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2]。而严格意义上的妊娠用药禁忌,应指凡不利于优生优育,或能够导致堕胎、死胎、发育不良、影响产程的中药,均属妊娠用药禁忌。很明显,教材的界定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又

6、如教材在谈到药性四气时,认为平性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因此仍称四气,而不称五气”[2]。这里“五气”的提法,显然是由于不清楚四气最早的提出,主要是模似四时气候的寒热温凉而来,因而又新创出“五气”一词。正确的说法应是“五性”,而不必新创“五气”一词。此外,教材在“症”、“证”以及中、西医病名的使用上,也常现混乱,有必要在修改时系统加以梳理。教材整体的逻辑性还须强化一本教材其观点应前后一致,避免逻辑矛盾,这样初学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6精品文档者才不易产生疑问,便于学习掌握。在对《中药

7、学》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地方前后文表述并不一致。如在中药炮制一章,关于“炮制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项下,认为生首乌经黑豆汁拌蒸成制首乌后,有“涩精止崩”的功效,但在补虚药章介绍何首乌时并未提到制首乌具有“涩精止崩”的功效。教材第533页,最后一行,“附引经药”项提到:厥阴头痛用吴茱萸、藁本。也就是说此两药在归经方面均应归肝经,但在藁本具体药下并未提及归肝经及治疗厥阴头痛。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前后由不同的专家编写,彼此间未进行充分的沟通所致。建议在何首乌内容中添加“涩精止崩”或将炮制章节提到的“涩精止崩

8、”取掉;“附引经药”中取掉藁本,或各论中藁本药味下添加“归肝经”及在应用部分添加治厥阴头痛的内容。此外,附篇中的“临床常见百种病证用药简介”部分,药味归类较随意,如“痛经常用药”赤芍既在“气滞血瘀证”中,又在”阳虚内寒证“及“寒湿凝滞证”中,不知编者用意何在?类似的内容较多,实用价值不大。功效表述词语力求进一步规范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