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沈周水墨花鸟画的开拓性

谈沈周水墨花鸟画的开拓性

ID:21613370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3

谈沈周水墨花鸟画的开拓性_第1页
谈沈周水墨花鸟画的开拓性_第2页
谈沈周水墨花鸟画的开拓性_第3页
谈沈周水墨花鸟画的开拓性_第4页
谈沈周水墨花鸟画的开拓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沈周水墨花鸟画的开拓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沈周水墨花鸟画的开拓性摘要: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画风传承画派渐成,其中也有革新和突破。明代中期的写意花鸟画画风放逸,讲究笔墨情韵,无论在美学思想还是表现形式上都臻于成熟。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以“明四家”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在沈周的绘画中所体现出的追求生命内涵,讲究趣味的艺术语言,影响和启发了与他同时代以至后世的花鸟画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沈周对水墨写意花鸟画发展的进程具有革新意义,对后世影响极大,花鸟画的发展从沈周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深入了解沈周水墨花鸟画,从中学习其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和艺术技巧,有利

2、于为现代水墨花鸟画的创作提供可能的帮助,丰富现代花鸟画的创作形式。  关键词:沈周水墨开拓性绘画观念笔墨    中国花鸟画自中晚唐开始形成,发展到南宋,基本是工笔着色阶段,南宋至元,随着文人画发展的影响,以墨代色的工笔花鸟形式出现。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发展,花鸟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标志是墨花、墨禽的兴起。真正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形成于明代,明代花鸟画最显著的特点,是写意花鸟方兴未艾,风靡画坛。展现出鲜明时代风貌的水墨变革风潮发端于明代中期,在这一时期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在江南蓬勃发展,进入全盛

3、期。沈周为吴门四大家之首,是明代中期的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沈周晚年所作花鸟画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撇开院体纤浓一格,完全改变了水墨工笔勾填的方法,以笔墨粗简见长,较之山水画,更具有概括性。他的水墨花鸟画,在欲放未放之间,墨色分明,反对浓重华丽,这些都反映出他的美学思想。以后经过陈淳的继承和发展,遂开启了徐渭的泼墨写意,而又经过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的推波助澜,由此可以看出在发展中国写意花鸟画上,沈周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水墨花鸟画,在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的基础上,重视自身的文化

4、修养和品格的完善,能够发扬与开拓,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反映出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人文气质和情感,受到时人与后人的敬仰。吴宽的一番话就能说明:“然文进之能止于画尔。若夫吮墨之余,缀以短句,随物赋形,各极其趣,则石翁(沈周)当独步于今日也。”  1.沈周绘画观念的开拓性  花鸟画发展至明代由于传统哲学领域审美意识形态发生了新的转变、新的风气,是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和审美意识发生重大转换时期,水墨写意画兴起。水墨写意花鸟画进入了飞跃发展期前后思潮的迥然不同,以沈周为分水岭,他堪称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沈周晚年变法,形成“粗沈”风格

5、,很重要的一方面与其艺术创作观有关。如沈周所作的《花果杂品二十种卷》题跋云:“老夫弄墨墨不知,随物造型何不宜,……自我心生物皆活。傍人谓是造化迹,我笑其言大迂阔。”笔乃心声,由此可看出其散淡闲适的心迹,正由于他淡泊坦然,笔端流露的则平易近人,这种亲切、平和的笔致,是沈周毕生所求。最终引导其最终走上水墨写意的道路。沈周“贵在意到情适,非拘拘于形似之间者”的绘画观念,文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丰富的想象与蓬勃的生命力。更为强调的是,以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艺术,还有一个“趣字”,他的画充分体现了文人画申情达意的寓意和韵味,

6、沈周在《峦容山图跋》中就说“布意立趣,高闲清旷”是他景仰并追求的美学境界。[1]其作品反映出来的审美趣味和笔墨意韵,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影响和启发了明中后期至现代的画家。  1.1“外观”向“内视”偏重的变化趋势  生活在明代的沈周花鸟画在明初极具新意,他创始运用“写意”——写其大意的方法作花鸟写生,相对于宋、元的严谨写实,显得质朴无华,却又耐人寻味,更具现代性。在艺术创造上,沈周主张首先要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融为一体,亲身体验大自然本体之美,用心灵体悟事物的内在道理,通其意,迁想妙得于笔墨技巧,使自己所绘之物气

7、韵生动。花鸟画不能仅从题材外象认识,而且要从深层了解其内涵。他通过写生,扩大了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的题材表现。通过仔细比较可以看出,沈周绘画题材广泛,技法多变其内容较元人有较大突破,他除了表现高士隐逸生活寓意的花鸟外,还把视野扩大到文人生活的各方面,画面洋溢着民间的天然趣味。他以文人的直觉,真诚地面对自然抒写情意,在画中倾注自己对自然的思想和感情,给花鸟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愈受关注。[2]  1.2形式语言与精神内涵融合趋势  1.2.1诗画融合艺术空间的拓展  追溯历史,书画结合的现象,最早可见是在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的

8、《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的摹本,就已经有人物画和文学作品结合的先例。这种探索自元代以后,几乎成为中国画的惯例。[3]到了沈周手里,款题跋识得以发展,并且增加了印章的运用,沈周认识到题画书法对画面有点题、平衡和意味拓展的功能,所以其画融入书法,构图平稳,“平中求奇”,笔墨朴质雄浑,在其花鸟画中画、题诗、跋文,构成了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充分体现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