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03200
大小:8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急救和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急救和护理急诊科:李霞定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是SIRS在肺部的一个较突出的表现,ARDS已有MODS的倾向,或者是MODS的首发器官。1、血流动力学障碍2、严重感染3、严重创伤4、吸入液体5、药物过量6、吸入毒物7、血液系统病症8、代谢性疾患9、其它原因1、潜伏期。文献报告从原发病到ARDS确诊,潜伏期平均23.6(4~6)h,其中在72h内发病者75.47%,因大多数在原发病
2、后2~3d内发生,ARDS极易被误认为原发病病情加剧,失去早期诊断时机。2、症状因原发症状轻重不同,故ARDS发病既急聚又隐匿,易被忽略。(1)呼吸增快、窘迫:呼吸频率25~34次/min,占21.4%,35~50次/min占66.7%,>50次/min占1.9%。女性,小儿和年老体弱者呼吸次数和窘迫较轻,故频率>25次/min应警惕。(2)咳嗽、咳痰:早期不明显,可略少量血、血水样痰是典型症状之一。(3)烦燥,神志恍惚或淡漠,并发肺部感染有寒颤发热。病程中休克者约42.77%。临床表现1、发绀:是ARDS重要体征,吸氧很难改善,但创伤者常并出血性贫血,因此,出现紫绀者仅49.06%2、肺
3、部体征:早期体征较少,ARDS肺部无异常体征者47.17%干性罗音5%,捻发音26.64%、湿罗音26.42%。3、心率:据报道心率均>100次/m。体征呼吸支持治疗(氧疗和机械通气)维持适宜的血容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原发病其他治疗探索治疗低效型呼吸型态气体交换受损:与疾病致肺换气障碍有关。焦虑/恐惧: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慢性疾病消耗有关活动无耐力:与体力下降有关。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长期卧床有关主要护理问题一、观察病情1、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安静平卧时呼吸频率大于28次/分,且有明显
4、缺氧表现,血氧饱和度小于90%,经常规给氧方法不能缓解。2、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血压、体温的变化。3、观察缺氧情况,动态观察血气分析,监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及发绀程度。4、评估患者意识状况,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症状。护理措施二、建立通畅气道,改善通气功能1、湿化痰液、适当补液、清除气道分泌物。对咳嗽无力者定时翻身拍背,对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对无力咳嗽或昏迷者可用导管吸痰。2、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可以选择插入口咽导管、建立口咽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护理措施三、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 根据血、痰、分泌物培养,血气、生化检查选择药物进行治疗。注意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5、严格各项操作,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护理措施四、合理氧疗1、氧疗的方法有鼻导管、鼻塞、面罩、气管内和呼吸机给氧。如缺氧严重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面罩给氧;缺氧而伴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鼻导管或鼻塞法给氧。2、氧疗实施过程应专人负责监护,密切观察疗效,根据动脉血气结果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或浓度,以防止发生氧中毒和二氧化碳麻醉,注意保持吸入氧气的湿化,防止交叉感染。护理措施五、呼吸机使用的护理1、呼吸机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有效的通气量,在使用中护士应严密监视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各部件衔接情况,监听运转声音,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判断和排除故障。2、要密切注意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节律与呼吸机是否同步;观
6、察实际吸入气量,有效潮气量,同时观察漏气量、吸气压力水平、压力上升时间等指标。3、如患者安静,表明自主呼吸与机械同步;如出现烦躁,则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或是由于通气量不足或痰堵,应及时清除痰液或调整通气量。护理措施六、药物治疗的护理1、输液管理 准确记录出入量,以防止液体大进大出,加重肺水肿。2、糖皮质激素应用的观察 早期大量应用地塞米松可保护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减少毛细血管渗出,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支气管痉挛,但严重创伤后患者易并发消化道大出血,而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更容易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应严密观察胃液,大便的颜色、性状、量,并做常规检查。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观察ARDS时适当使用血
7、管扩张剂,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同时也可扩张肺血管,解除肺小血管痉挛,改善肺循环。在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应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变化,为及时调整其用量提供准确的依据;最好有输液泵经中心静脉通道输注血管扩张剂,以防止药物对小血管的刺激。护理措施七、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健康状况的发生改变,不适应环境。患者易出现紧张不安、忧郁、悲痛、易激动,治疗不合作。在护理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病人的感受,和病人一起分析其焦虑产生的原因,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