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00114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3
《诸子散文兴盛的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诸子散文兴盛的原因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散文即是这一时期反映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的说理性散文。百家争鸣的出现标志着诸子散文达到兴盛时期。而这一文学现象的产生是有其原因的。本文仅就当时的生产力、社会阶层和文化氛围的发展变化为视角来分析诸子散文兴盛的原因。 关键词:诸子散文;兴盛;社会阶层;私学;士 简介:张广玲,河南郑州人,现就职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I206.2[]:A []:1002-2139(2012)-24-00-02 在先秦
2、时期,诸子散文经历了有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有《论语》、《老子》、《墨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一本语录体散文。《论语》的语录体在《墨子》中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第二时期为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只是对言行的记录,所记的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的形式。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孟子》时已经开始出现对话式的论辩文。《庄子》博大自由的思想,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使其成为先秦说理散文的瑰宝。而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散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3、的则是《荀子》《韩非子》这样的专题论文,即第三时期战国后期。这一时期已经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等。 先秦诸子散文的兴盛是有其原因的,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来分析总结。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变革和诸子散文的兴盛奠定物质基础。先秦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最为显著的变化是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这在生产力上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首先是铁器的使用。中国最早使用铁器据说是在春秋时
4、期,最早的是在湖南长沙一代出现的。在这之前,人们一直是以石器、骨器、木器和蚌器等作为生产工具,这些工具比较钝,相较于铁器来说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因此在那个时期人们征服自然、开发自然的能力有限,生产力水平低下。在春秋战国中期,铁器已经发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并且在生产领域广泛的使用开来,甚至超过了原始生产工具,占据了生产主导位置。当时的铁制农具很多,特别是铁犁的出现,给生产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进步。这种铁犁铧是一种安装在犁前端用来破土耕地的尖利农具,这比原始的骨器、木器有很强的破土功能,能够使土地得到深耕,土地深耕促进了粮食收成的大大增产,为社会
5、积累了物质财富。铁犁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农耕技术的一个大大的发展,使人们有更大的激情去开垦土地,也有更大的能力去开发山林,征服自然。虽然此时还是铁器使用刚刚开始的阶段,但是已经稍稍改变了以前那种完全顺从自然,听从自然的局面。铁器的出现是人类农耕史上的一大进步,也使人类改造自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其次是牛耕的出现。在牛耕出现之前,我国农业在耕作的时候,一直是人用手使用一种叫耒耜的脚踏耕具,就像现在使用铁锹一样,用脚踏刺土,再把土翻起来,翻一块退一步。这种耕种方法耗费很大的体力和人力。到了春秋时期,牛耕开始出现,人们只需要借助畜力就可以耕种了,这就大大
6、节省了人力和时间。铁制农具出现之后,特别是铁犁铧的出现,人们结合畜力,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得到积累。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也大大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再者是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生产力发展了,就有了闲置的劳动力,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时期,一直是奴隶主和贵族奴役劳动者在自己的封地耕种,生产力的低下和生产工具的简陋,使得劳动者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奴隶主只能采取集体耕种的方式来管理奴隶和自己的封地。而长期的奴役和生活上的不能满足使得劳动者对劳动失去了快乐和积极性。在铁器和牛耕出现之后,生产力大大发展,节省了
7、很多人力和时间,那这些空闲处的劳动力就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鉴于集体耕作的弊端,奴隶主采用把土地分给个体农民,收取地租,这种个体耕种的方式,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散文即是这一时期反映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的说理性散文。百家争鸣的出现标志着诸子散文达到兴盛时期。而这一文学现象的产生是有其原因的。本文仅就当时的生产力、社会阶层和文化氛围的发展变化为视角来分析诸子散文兴盛的原因。 关键词:诸子散文;兴盛;社会阶层;私学;士 简介:张广玲,河南郑州人,现就
8、职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I206.2[]:A []:1002-2139(2012)-24-0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