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卉文化看民俗文化传承

从花卉文化看民俗文化传承

ID:21599846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3

从花卉文化看民俗文化传承_第1页
从花卉文化看民俗文化传承_第2页
从花卉文化看民俗文化传承_第3页
从花卉文化看民俗文化传承_第4页
从花卉文化看民俗文化传承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花卉文化看民俗文化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花卉文化看民俗文化传承摘要:本文以我国花卉文化为例,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旅游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了使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传承下去,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就要发掘民俗文化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宣扬这些文化内涵。  关键词:花卉文化民俗文化传承文化多样性    一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文化是多姿多彩的。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同化下,在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下,民俗文化的纯净性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为了使多样的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必须对民俗文化的文化内涵进行发掘及宣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重视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2、2001年11月2日第二十次全体会议根据IV委员会的报告通过决议)指出:“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的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利益予以承认和确定。”[1]而各国民俗文化的多样性正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反映。  民俗及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具有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特征。[2]不同的民族、不同

3、的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也是一个地区或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根源。但在经济全球化、旅游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民俗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已不再愿意穿着本民族的服饰;按古规,苗族的芦笙在每年春种秋收这一段农忙日子里是不能吹奏的,可在贵州雷山县的一个苗族村寨,倘若来了旅游团队,不论什么季节,只要付上300元左右的人民币,就可以观赏到全套表演。[3]从中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做好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从而保持民俗文化的多样化?要使民

4、俗文化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传承下去,要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掘并宣扬各种民俗文化中的文化内涵。下面就以我国花卉文化为例加以说明。  二  在我国的民俗文化中,花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桂花与民俗文化  关于桂花,汉晋以来,有月宫桂树之说。《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进而有吴刚在月中伐桂的传说。比喻科举考中为月中折桂、蟾宫折桂,且作为成语,至今使用。月亮和桂花的传说还演化出中秋赏桂、饮桂花酒的习俗。[4]  桂花除了与中秋节相关,在其他民俗文化中也有反映。如彝族剪纸中就有桂花的图样。[2]  2.菊花与

5、民俗文化  重阳节的菊花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也叫“菊节”、“菊花节”,重阳节与菊花有关的民俗有赏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等。  《燕京岁时记·九花山子》记载: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庋广厦中,前轩后轾,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4]可见清代赏菊的盛况。至今,每逢金秋时分,我国一些地区仍有有菊花展览。  唐李欣《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诗:“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宋代《乾淳岁时记》记载:“都人是日饮新酒,泛黄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杂物为之。”[4]在这些记载中可

6、略见古时重阳节饮菊酒、簪菊、食菊糕的风俗。  重阳节与菊花的关系如此之密切,是与我国民众所创造出来的菊花的文化密切相关的。菊花被认为是辟邪之物,《续齐谐记》云:“汝南恒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九月九日,汝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鸡犬羊牛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5]因菊花传说有此辟邪之功效,所以重阳节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等习俗一开始不免有辟邪的意思。发展至后来,簪菊有了装饰的作用,而饮菊酒、食菊糕则与其保健作用更多地联系起来。菊花有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将菊花列为

7、百草上品,认为“久服利血,轻身耐老延年”;菊花的药用价值更被追求长寿成仙的道教借用,认为菊花是食之可以不老的仙品,东晋道士葛洪《神仙传》云:“康风子服甘菊花,柏实散,乃得仙。”[5]  菊花除了与重阳节联系密切,在其他民俗文化中也有反映。如壮族的壮锦花纹图样就有菊花等纹样。[2]现在,菊花茶也是大众普遍饮用的饮品。  3.牡丹花和民俗文化  牡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有记载。传说唐朝武则天冬日醉酒,令百花开放,唯牡丹抗旨未发,被贬洛阳。牡丹不惧淫威,不畏权贵,不为困苦逆境所折服的品性,正与中华民族的气节相吻合。[6]牡丹的国色天香,更寓意

8、富贵吉祥。锡伯族的门框、窗、屏风、相框上所雕绘的图案就多有牡丹。壮族的壮锦也有“凤穿牡丹”等图样。土家族织的土花被面的花纹也包括了“蝴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