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98219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3
《对高职大学生《贵州省情教程》课程改革的探索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高职大学生《贵州省情教程》课程改革的探索尝试 摘要:本文凭借《贵州省情教程》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入手,主要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以课程“绪论”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安排,寻求相应教学改进措施,以探索该门课程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贵州省情教程;高职大学生;课程;问题 《贵州省情教程》是贵州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新课程,也是在贵州高校所有专业大专和本科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近年来,由于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视,在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和贵州省教育厅大力支持和要求下,《贵州省情教程》课程每两年对教材进行修订,在贵州省属高校开设了近九年时间,现在已经修订更新到第5
2、版。由于本门课程开设时间较长,覆盖面较大,在贵州省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一、《贵州省情教程》在高职教学中的课程性质和作用 (一)课程性质 《贵州省情教程》是贵州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新课程,它既是一门贵州高校统一开设的基础课,又是一门贵州省教育厅组织建设的精品课程。以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阐述了贵州的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科技、民族、宗教、自然环境资源等要素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 (二)课程作用 本课程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教学,旨在提高大学生对贵州本土情况的了解,帮助大学生加深
3、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了解国家对贵州发展的支持力度与相关帮扶政策,以及贵州本身的后发赶超情况,以增进对贵州本土文化的认同与保护。通过教学,使大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的本?
4、特征,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其终极目的是激发当代高职大学生热爱贵州、开发贵州、建设贵州的热情。 二、高职大学生《贵州省情教程》课程改革的探索 (一)教学要求和教学效果的探索 1.《贵州省情教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贵州省情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使高职大学生对贵州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律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同时
5、,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高职学生为中心,以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为重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2.《贵州省情教程》的教学效果。《贵州省情教程》在高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通常在一年级开设。由于多数学生对省内情况的了解不多不深刻,多数停留在自己家乡的某一方面,比较局限。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出示多组图片,必要的时候给学生选择较为合适的宣传视频,能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点获得较为客观形象的认识。 (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探索 《贵州省情教程》以课程“绪论”部分内容为例。 1.教学理念。采用设置问题法,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遗
6、留问题。 (1)提出问题方面: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需求,要准备提出相关问题。比如旅游管理专业,绪论部分可以多引入黄果树瀑布、龙宫、威宁草海等众多自然景观,夜郎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苗侗文化等众多人文景观,提出自然人文景观与贵州地形地貌、历史发展等联系等问题,安排去参观相关景点,尝试模拟导游等实际操作训练。又如建工专业,绪论可以多引入贵州喀斯特地貌特点和多山的地貌类型等问题,联系历史部分奢香夫人开设驿道路线和今日贵州交通现状,为贵州省情后续课程和专业的学习奠定基础。 (2)解决问题方面:针对问题,在课堂上采用讲授、分析与讨论等教学方式进行解决。绪论部分要求学生重点学习为
7、什么要认识贵州省情,如何认识贵州省情,贵州省情的认识过程,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四个问题。尤其是第四个“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主要采用讲解法,配合多组图片让学生理解接受。 (3)遗留问题方面:主要采用布置问题思考与实践的方式进行。通过问题中心法、任务驱动法、社会调查等形式,拓展对课程知识的深入学习。绪论部分安排的实践活动就是本部分的重点难点“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要求学生根据其中一个特点进行课外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进行交流探讨。 2.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 (1)在理论教学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采用项目导向模式:即采取以模块内容为基础,设计其理论项目,对应的
8、实践主题与实践项目,以加深对课程的学习拓展。 (2)在实践活动上,根据各专业特点与职业素养要求,采取任务驱动模式:即根据各专业特点设计与之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升华。以课程“绪论”部分为例,教学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如表格所示。 (三)改进措施的探索 1.提出问题方面。紧扣教学大纲,设置问题时注意照顾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另外,还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度进行设置。 2.解决问题方面。针对提出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注意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或者敏感程度;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