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96564
大小: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3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构建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构建初探: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相关讨论成为目前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科学合理构建值得探讨。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1008-0546(2012)11-0011-02:G632.41: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1.004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
2、准》指出:“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必然导致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发生质的变化。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将提出的问题转化为问题解决者内部的心理表征,确定问题解决过程进行的操作(或运算)步骤,在一定指导下完成步骤,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一整套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1]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渊源在国外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谈话法”,虽然苏格拉底的谈话法
3、从形式到本质都无法与当代的问题教学法等量齐观。19世纪末叶,美国教育家杜威“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五步教学模式传播,1957年苏联《问题教学》的专著出版,问题教学的理论研究得到了逐步深入,并在各级各类学科教学的实践中得以推广。 一、问题解决心理机制理论分析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与问题解决心理机制的研究一直处于相互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要了解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就必须对问题解决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这些理论为学科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研究者也较多的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了几种问题解决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奥苏贝尔
4、和鲁宾逊(AusubelRobinsin)提出的问题解决程序中就明确指出解决问题的核心之处就是填补已知条件和目标之间的空隙。 (2)格拉斯把问题解决划分为四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四个阶段: (3)基克(Gick)等人认为一般性的解决问题包括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助于一般性问题解决程序。基克等人的模式指出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图式激活是一种占有主导地位的、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它具有通性,同样也具有局限性。 (4)北京师范大学的王磊在1998年对化学一般问题解决和高中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心理机制作了深入的研究并绘制出模型图。 问题解决心理机制的研究为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
5、式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构依据。 二、“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说明 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参考前人所做的研究工作,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在高中化学教育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一般经过:创设情景——明示问题——探求解法——实施解题——检验结论——迁移应用六个阶段。 (1)创设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发现或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化学教师要充分把握化学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难度适当而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识冲突的化学问题,让学生产生一种认识的困惑,以形成积极的探究动机,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 (2)明示问题,收集信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辨
6、别出他要达到的目标与他所处的情境之间的真实差异,充分认识问题解决中可能存在的障碍。 (3)寻找方法,设计解题思路。挖掘问题中存在的信息,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关联,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 (4)实施解题。在真正实施解题的过程中并不一定是线性的、一路畅通的,在解题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可能存在许多新的障碍,可能需要反复寻找和计算。 (5)得出结论并反思。问题解决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反思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进行回顾与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6)迁移应用。将问题解决获取的结论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将它用于新问题的解决,反馈矫正。 为了进一步说
7、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相关讨论成为目前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科学合理构建值得探讨。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1008-0546(2012)11-0011-02:G632.41:B doi:10.3969/j.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