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

ID:21593283

大小:3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3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_第1页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_第2页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_第3页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_第4页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摘要 县城经济 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互动性关系,加强县城经济发展应结合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山东省在加快县城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县城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形成县城经济与农民转移就业的良性互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仍,需重点研宛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县城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兼有农业与非农业。是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的接合部,在我国经

2、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山东省县域经济进人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  山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3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对经济强县和欠发达县分别实施不同的鼓励政策,赋予经济强县更大自主权,并加大对欠发达县的

3、扶持力度。使山东省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目前,山东省共有县级单位140个,除去市辖区,共有91个县(市),包括31个县级市和60个县,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占全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2072个行政单位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12506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006年末全省县域总人口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占全国县域单位人口总数亿的约%。2006年末单位从业人员4864187人,占全省单位从业人员的%;年末乡

4、村从业人员30179498人,占全省乡村从业人员的%。  在平均规模上,山东县域经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山东省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中人口、GDP、地方财政收人、人均GDP四项指标,分别在全国排第5、第4、第5和第6位;在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数量上,山东与浙江省以25个并列全国第一位。2006年,全国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内收入超过5亿元的县共有204个。其中山东34个,占全国的%,仅次于浙江的36个。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

5、的县共有118个,山东18个,占全国的%,列全国第三;其中已有14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不仅如此,据2007年山东省统计公报,省内30个欠发达县亦进一步激发内部活力,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总体来说,山东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总体水平在全国位于前列。但单项竞争力水平和单个县的竞争力不突出,与浙江、江苏相比,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西部差别明显。从反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个基本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农民人均纯收人)可以看出

6、,山东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个均匀的自东向西递减的状况。2005年,县域经济最发达的威海和最不发达的菏泽相比,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农民人均纯收人三项基本指标上,威海分别是菏泽的倍、倍和倍。  (二)山东省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主要成效和具体做法  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9309万人,农业人口6055万人,占总人口的65%,其中农村劳动力万人。多年来,山东省政府一直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

7、要举措。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乡镇企业,统筹城乡发展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33%。到2007年末,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有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006年农户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在非农产业劳动力中,到乡(镇)外打工的人数占%,其中,省内占%,省外占%。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70%以上在县域范围内,可以说县域经济和小城镇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山东农村剩余劳

8、动力的转移。正是依托了山东省县域经济迅速崛起和小城镇的迅速发展。主要做法有:  一是实施“双30”工程,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构筑主阵地。“双30”工程,即“突出抓好30个经济强县和30个欠发达县,促强扶弱带中间,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这是山东省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大战略举措。2004年,“30强”和“30弱”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分别累计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万人和万人,比“双30”工程实施前分别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