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传播的伦理道德探析

自媒体传播的伦理道德探析

ID:21573632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自媒体传播的伦理道德探析_第1页
自媒体传播的伦理道德探析_第2页
自媒体传播的伦理道德探析_第3页
自媒体传播的伦理道德探析_第4页
自媒体传播的伦理道德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媒体传播的伦理道德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媒体传播的伦理道德探析自媒体的出现和应用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平台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如:虚假新闻信息泛滥,媒介审判无处不在,X络大V造谣传谣。这就要求自媒体用户增进自律和互律意识,自媒体平台发挥把关人作用及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多方努力构建自媒体传播的和谐秩序。1自媒体的内涵及特点(一)内涵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丹·吉尔默提出,他在深度区分“edia”和“edia”的基础上揭示出

2、“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的演化路径。之后,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在其合作完成的报告中首次对“edia”作了明确且严谨的界定:“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时下盛行的微博、博客、就是自媒体的典型代表。(二)特点1、内容的多样化。尼尔·波兹曼曾说过:“我们可以了解来自世界各地对于各种事件的片断报道,因为我们拥有适用于报道这些片断的多种媒体。”自媒体不受受众人群的影响,公众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当下的感受进行信息发布、评

3、价和转发,而无需经过任何机构的审查。内容既可以是公众个人的内心感受、人生的体会,也可以是对某些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的看法,也可以是转发朋友推荐内容或自己感兴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由此形成自媒体发布内容的多样化特征。2、主体的多元化。正如施拉姆所描述的那样,人们选择媒介的行为与可能获得的报偿成正比,与费力的程度成反比。与传统媒体相比,今天的自媒体省时省钱简直以一种“零门槛”的姿势进入人们生活,并被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公众所接受和喜爱。上到莎士比亚式的人物,下到即便没有经过新闻与传播专业训练的普通民众,但140个字符的限制将二者拉到同一水平。3、传播的高速性。时效性是新闻的生

4、命力所在。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传播的信息不需要经过任何机构的审查以及走任何复杂的流程,任何人都可以在博客、微博、、论坛等上发布新闻,且信息会很快在这些载体之间互播转载。这种高速性还与新闻制的“在场”密切相关。与传统媒体的记者需要到现场不同的是,自媒体信息的发布者与制可以不是专业记者,而是草根民众,他们随时随地,很可能就在新闻现场,即时制作、快速传播。4、表达的情绪化。自媒体与其他媒体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传播主体往往选择发布最符合自身观点的信息。他并不强求发布的信息完整性和真实性,只要是最能把当下的情绪表现出来就可以。所以说自媒体是个人意见表达最便利的平台,也正因此,自媒体极易

5、成为个人宣泄情感的工具,偏激、谩骂、造谣、负能量也因此不断滋生。更多时候发布者的信息是假的,但其表达的情绪是真实的。2自媒体传播中的伦理问题(一)虚假新闻信息泛滥去年8月份发生的一件事而在国庆黄金周备受关注即“中国老人日本碰瓷索赔10万日元”,消息一出X上即刻疯传。这则消息是出自一名中国留学生小小小力SAMA10月4日的微博,他表示,在京都大学读书的孙同学在打工的店里看到了一则告示,称今年8月,一名中国老人在日本京都祇园旅游时”碰瓷“,一名日本餐厅老板赔偿了10万日元,约合5300元人民币,目前祇园附近店铺现在家家张贴此文,以提醒民众,如遇中国人碰瓷儿,“别软弱、先报警”。

6、而事情的真相是,老人确实被撞,并且还很严重。日本司机和老人家属都出来指证这一事实。但“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何以有人相信?可能扶老人“碰瓷”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的一根神经,只要是碰触到了基本都是“先入为主”。几乎没有人去关心整个事件背后的真实性,只要抓到眼球就行。还有就是各种微博、的助推,通过其发布的信息描述的都像是身临其境似的,X民们第一反应就是谴责这位老人,而非质疑事件的真实性。这样的虚假新闻还有很多,例如,最近发生的闫肃“被逝世”,2010年的金庸“被死亡”等。(二)媒介审判无处不在“媒介审判”也叫“X络审判”、“舆论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

7、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2014年的黄海波嫖娼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实例。当时,有半数以上的X民一反常态对此表示谅解。事件发生后,多位名人为其求情,大多粉丝认为与那些“强奸幼女案”、“特大腐败案”相比其行为正常表示依旧看好他。作为一个公众人物,黄海波出演的影视剧一直在将他打造成“中国好女婿”“中国好男人”等正面人物,但民众受这种舆论倾向的影响最终只会模糊道德界线、降低道德标准。为“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