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54380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2
《永嘉昆曲与《张协状元》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永嘉昆曲与《张协状元》初探摘要:《永乐大典》本《张协状元》是目前保存最完整、产生年代最早的南戏作品,而永嘉昆曲团改编的《张协状元》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从永昆版《张协状元》的音乐结构、宫调、表演等方面来探讨它的艺术成就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从而揭示其历史与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张协状元南戏曲牌永昆 一、《张协状元》与永嘉昆曲的形成发展 南戏《张协状元》何人,何时所作,现有史料均没有记录,仅知其为南宋温州九山书会编撰。庄一拂先生认为“其大致为南宋中叶前作品”。①《中国大百科
2、全书·戏曲曲艺卷》认为是戏文初期作品,产生在《宦门子弟错立身》之前。据钱南扬先生考证,《张协状元》产生的时间下限应为1234-1279之前。笔者通过查证发现,《张协状元》中运用了两次【赚】和一次【蛮牌令】曲牌(见《张协状元》第十四出,第二十出及第四十六出)②。据《都城纪胜》可知【赚】的产生年代为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1162年)。曲牌【蛮牌令】应是宣和末(公元1125年)流入杭州。因此,《张协状元》的创作时间上限应为【赚】产生之后,即绍兴之后(公元1131年-公元1162年)。 “永嘉昆
3、曲”简称“永昆”,是昆曲在浙江东南一带的余脉,也是流行在浙江东南沿海地区的四大剧种(高腔、昆腔、乱弹、和调)之一,与南戏前身“永嘉杂剧”有着密切关系。传演地域以温州、瑞安、平阳等地为中心四向蔓延,北至温岭、台州,西至丽水、松阳,南至福建省的福鼎、霞浦一带。永昆与苏昆相比,表演艺术古朴、自然、明快、讲究生活真实,丑角道白多用温州方言。 永嘉昆剧团建立于1951年,原称温州巨轮昆剧团,1957年划归永嘉县管辖,更名永嘉昆剧团。它曾拥有一批卓越的表演艺术家和经典曲目而风靡一时,有“南昆北昆,不如永昆”
4、之赞。但“文革”期间,永嘉昆剧团被迫解散。1999年,为了振兴昆曲,地方政府又恢复成立永嘉昆曲传习所;2005年6月正式恢复建立永嘉昆剧团。 二、永嘉昆曲的艺术特色 1.表演形式独具特色 永昆的行当分生、旦、净、丑、末,其表演形式比较接近南戏早期的淳朴风格。重要角色出场,采用先唱后白形式,通常先唱引子(自报家门),也叫“定场白”。结束时通例由角色演唱尾声、念诵下场诗。“帮唱”是永昆继承和发展南戏早期的“后台帮腔”传统。它以“急曲”居多,而且是一曲循环迭用,“字情多腔情少”,具有很浓的宋元杂剧
5、的韵味。其曲调曲牌多为来自古时乡村的“村坊小曲”和城镇的“里巷歌谣”,曲牌也多用物名、地名,具有鲜明的民间地域色彩,唱词、字数、四声、平仄较为自由,非常口语化,听来犹如顺口可歌的“随心令”,所以后世又称永昆为流落浙江、福建一带的“草昆”。永昆有着与苏昆“水磨调”唱法、腔形、旋律结构、音乐风格所不同的形态,让人既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同时又有一种古风扑面来的兴奋与感动,形成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浓郁的地域风情和剧种特色的表演艺术。 2.音乐质朴自然 永昆音乐是五声性的,曲子由引子、过曲、尾声组成,是从
6、“倚声度曲”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变后形成一个十分严密的宫调体系。其声腔以南曲为主,包括一部分北曲曲牌,属于曲牌体。在曲牌的运用上比苏昆自由,只有宫调的笛色相合,可自由选用不受限制,尤其是一些南北合套的犯宫、犯调的使用更是灵活多变,甚至可以超越原有曲牌的基本腔格。套曲通常不限制在一个宫调上,更不受传统的宫调联套规律的限制,在唱腔间,时常出现中间转调,甚至在同一支曲牌两人对唱时,也会在中间突然转调。永昆曲牌的可变性使它在音乐上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这或许是温州南戏那种“不叶宫调”的延伸,具有原始质
7、朴的自然风味。 3.唱腔韵白独具一格 永昆的韵白既不遵循昆山正宗,也不是嘉兴的“兴工”,更不是北昆的“中州韵”,而是独树一帜的“温州韵”。它的特点是在咬字发音上依照中州韵,而在语言的四声清浊上却又采用温州方言的固有声调。永昆不讲究上口、吐字与行腔规律,小生用阴阳嗓结合,原因是永昆多在嘈杂纷乱简陋的庙台演出,没有增板,音乐速度较快。它的唱腔以高亢激越为多,独具特色。 三、永昆《张协状元》的音乐结构 1.曲牌使用 据钱南扬先生《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并参照《永乐大典》第13991卷戏文二七原
8、摘要:《永乐大典》本《张协状元》是目前保存最完整、产生年代最早的南戏作品,而永嘉昆曲团改编的《张协状元》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从永昆版《张协状元》的音乐结构、宫调、表演等方面来探讨它的艺术成就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从而揭示其历史与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张协状元南戏曲牌永昆 一、《张协状元》与永嘉昆曲的形成发展 南戏《张协状元》何人,何时所作,现有史料均没有记录,仅知其为南宋温州九山书会编撰。庄一拂先生认为“其大致为南宋中叶前作品”。①《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