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淋巴增生性疾病实验诊断和应用

研究淋巴增生性疾病实验诊断和应用

ID:21553184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研究淋巴增生性疾病实验诊断和应用_第1页
研究淋巴增生性疾病实验诊断和应用_第2页
研究淋巴增生性疾病实验诊断和应用_第3页
研究淋巴增生性疾病实验诊断和应用_第4页
研究淋巴增生性疾病实验诊断和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淋巴增生性疾病实验诊断和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研究淋巴增生性疾病实验诊断和应用【淋巴系统增生可导致淋巴增生性疾病,淋巴增生性疾病可分为反应性(或免疫性)和恶性两大类。引发淋巴增生性疾病有多种病因,本文重点先容了淋巴增生性疾病发生的病因以及细胞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查在淋巴增生性疾病分类中的应用及意义。【淋巴系统;淋巴增生性疾病;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是人体的重要免疫细胞。在各种抗原的功能下,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参和免疫应答。并可使淋巴组织如淋巴结、胸腺、脾脏及黏膜等增生。淋巴系统增生可导致淋巴增生性疾病发生,淋巴增生性疾病可分为免疫性(或反应性)和恶性两大类。 1淋巴增生性疾病的病因和分类1.1免疫性

2、或反应性淋巴增生性疾病由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常伴淋巴细胞形态异常,故常被称为非典型淋巴增生(AIL),多为良性,但也可发展成恶性[1]。(1)病毒:常见致病病毒为EB病毒,所引起的淋巴增生性疾病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他病毒如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I型病毒(HTL-I)、SARS病毒、疱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也可导致非典型淋巴增生(AIL)。(2)细菌及其他病原体:如结核杆菌、麻风、梅毒、布鲁杆菌、猫爪病、弓形体、组织胞浆菌、衣原体(如性病淋巴肉芽肿)、利什曼原虫等。(3)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1997年世界卫

3、生组织(ALT)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者高达50例,用抗螺旋杆菌治疗后,41例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  淋巴恶性增生可浸润至造血系统,引起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可原发在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称之为恶性淋巴瘤[7,8]。1997年和IgD为主。(4)非凡类型白血病的免疫表型:①多毛细胞白血病CDl9、CD20、CD22、SmIg阳性,CD21阴性。CDllc、CD25、CDl9、CDl03(粘附因子抗原)阳性,有较高诊断价值。②80%~90%NK细胞白血病CDl6阳性,95%以上CD56阳性。CDl58a、b及CDl61、CD57也可呈阳性。  ③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源自二类免疫

4、表型细胞:来自CD3及CD57T细胞占85%;来自CD3-/CD56NK细胞,占15%。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必须和慢性(NK)LGL淋巴细胞增生相鉴别。后种疾病中的大颗粒NK细胞CD56(-)或表达弱(CD56-/dim),CD11b(-/dim),CD>(-/dim)CD2,CDllC,CD38(-/dim)。(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合并白血病这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的淋巴瘤,约占成人NHL的2%~8%,约30%累及骨髓。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对化疗的效果较好。近几年实验探究表明,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实质多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或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ePCR(值

5、时PCR)、长链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恒定变性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序列扫描、碱基切割、直接测序、芯片技术(DNA、寡核苷酸、蛋白质)、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等已用于临床诊断和探究。3淋巴增生性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治疗方案不相同,急淋一般用含有激素、长春新碱、阿霉素或柔红霉素的治疗方案。门冬酰胺酶一般对ALL有效。B细胞型和T细胞型ALL的治疗方案虽无大的差别,但免疫表型、染色体的改变和有些基因的改变可影响疗效和预后。  淋巴结病理检查是正确诊断淋巴瘤类型必不少的手段,淋巴瘤侵袭骨髓及并发白血病时,骨髓

6、象和血象中所见淋巴瘤细胞从形态、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所得的结果,对淋巴瘤的类型诊断十分重要,有时起关键性功能,尤其是不伴外周淋巴结肿大或结外病变的病例。  目前,尚不能根据T或B型淋巴瘤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经典方案还是以CHOP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或放疗。中低度INTIL的有效率可达60%~80%。高度恶性的类型增加化疗药物,如BACOP(博来霉素、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COP-BLAM(COP博来霉素、丙卡巴肼)、M-BACOB(甲氨蝶呤、四氯叶酸、博来霉素、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地塞米松等)。低度恶性NHL可用核苷拟似类药物,如复达拉滨和2-CdA

7、等,有效率可达80%。HL用COPP、MOPP/ABVD(阿霉素、博来霉素、氮烯咪胺、长春碱)治疗,80%的病人可获完全缓解,10年存活率可达60%。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方法已有了很大的进展,使临床工对这些疾病的熟悉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依据形态、免疫分型、染色体分析以及结合基因探究的深进,可看对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得到进一步的熟悉,探究开发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