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琐谈(上)

治学琐谈(上)

ID:21552220

大小:7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2

治学琐谈(上)_第1页
治学琐谈(上)_第2页
治学琐谈(上)_第3页
治学琐谈(上)_第4页
治学琐谈(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学琐谈(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治学琐谈(上)【英文标题】ScrappyTalksonScholarlyResearch(A)  【内容提要】进行史学研究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南;掌握考证的必要研究手段;恰当处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关系;认真做好史料卡片;充分认识史学领域知识更新的特点。【英文摘要】Doinghistoricresearch must take historical materialismtheoryasguide;masterthenecessaryresearchmethod;properlyhandlethe relation betacro—

2、research and micro—research;seriously make the cards recording historicalmaterials;fullyunderstandthe special points of knoaterialism/textual research/marcroscopic/microscopic【正文】      一、考证的方法是进行史学研究的必要手段  研究任何学科,都离不开与该学科有关的资料。因此,占有资料,是研究任何学科的前提与基础。研究历史科学,也不例外。故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

3、是进行史学研究的根本。没有或缺少史料,就无法进行史学研究。然而,要占有史料,并非轻而易举。因为对于所占有的资料,必须符合“质”和“量”的要求。所谓“量”,是指占有资料的多少和齐备程度;所谓“质”,则是指占有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的程度。前者不足,势必影响认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后者缺乏,必然造成认识上的乖谬与讹误。故占有资料的“量”,不可缺少;占有资料的“质”,尤其重要。要做到前者,关键在于勤奋与博览;而要做到后者,则必须在勤奋、博览的基础上,对史料进行严肃认真的鉴别、筛选与订正。换言之,前者是史料的广泛搜集,后者则是对史料的精心加工。而对史

4、料的精心加工,只有通过考证的方法才能实现。因此,考证的方法是史学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方法。  史学研究之所以离不开考证的方法,是由我国古代史料的实际状况决定的。我们知道,史料的范围虽然非常广泛,但最主要、最集中和最基本的史料,还是官修二十四史和历代私家著述,统称之曰文字记载性史料。在这些文字记载性史料中,或因时代的久远而有讹误,或因伪托假冒而有真伪,或因阶级偏见而有曲隐,或因疏忽而致歧义,或因辗转传抄而脱漏增衍,或因书禁而致残破不全,或因行反简古而致理解不一。凡此种种,无一不影响其史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因此,对于史料的鉴别与考订,实为史学研究

5、的第一步。以《管子》一书为例,其中不少篇目,并非出于管仲之手,如果不加考订,都把它们当作管仲之作,用之去说明春秋初期的社会,必将讹误百出。又如《商君书》其中也有一些篇非商鞅原作,如果不加甄别,一律当作商鞅作品,用之说明秦孝公时期的情况,则未免张冠李戴。对于先秦诸子来说,类似情况,比比皆是。至于脱漏一两句或增衍一二字的情况,更是举不胜举。即使是秦汉以后的史籍,也不乏有残缺、脱漏与增衍情况者,连《史记》、《汉书》、《魏书》、《北齐书》与《宋书》也不例外。古代史料的这些情况,就决定了有校勘、鉴别、订正与考释史料的必要性。  专以二十四史中的史料

6、来说,也同样需要有史料的考证。我们知道,古人写史书,重视事实的记录、过程的叙述和现象的罗列,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揭示。有时连事件、人物与制度的演变过程也记述不清,往往脱漏必要的环节;加上《本纪》、《列传》、《表》,各异其体,使每一事件,分割于若干篇目;使每一人物,同整个社会活动彼此割裂;更使每一制度,分割得支离破碎。以致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关联,人物和人物之间的交错,均有脉络不清之病。更有甚者,同一史书所载同一人物、事件和制度,或《纪》、《志》矛盾,或《志》、《传》不符,或《纪》、《传》径庭,或几者互异。所有这些情况又无一不

7、影响史料的准确与可靠程度,使人无所适从,自然需要通过史料的考证以正其讹误、明其是非而定其取舍。  即使是地下出土的文书、简牍、碑刻、铭文和计帐,也需要经过严格的鉴别与考订,才能当作史料引用。以地下出土的简牍来说,首先,需要弄清简牍内容的所属年代,然后才能运用它去说明某一时期的社会历史;同一古墓或遗址中出土的简牍,又可能是不同时期的遗物,因而必须区分不同简牍的不同年代。其次,必须弄清简牍内容的性质,即要明白它们是公文,还先簿籍;是契约,还是凭证;是书信,还是诏令或者其他。只有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运用它们去说明问题。再次,对简牍中的一些不见于

8、史书的名词、术语或称谓,弄清它们的真实含义然后才能准确地运用它们。此外,对简牍、碑志的残缺文字、假借字的使用以及其内容的意义与作用,都必须充分把握,才能准确地使用。而这一切,无一不是史料考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