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型通货膨胀:对当前物价形势的思考

温和型通货膨胀:对当前物价形势的思考

ID:21542543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2

温和型通货膨胀:对当前物价形势的思考_第1页
温和型通货膨胀:对当前物价形势的思考_第2页
温和型通货膨胀:对当前物价形势的思考_第3页
温和型通货膨胀:对当前物价形势的思考_第4页
温和型通货膨胀:对当前物价形势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和型通货膨胀:对当前物价形势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温和型通货膨胀:对当前物价形势的思考近期国内物价变化情况分析  前段时期,主流看法认为当前国内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90%是由粮食及随后的肉禽蛋类价格快速上涨引起的,随着2004年夏粮丰收、秋粮上市,下半年价格指数会稳中有降。但事实是,近几个月来不仅粮食价格未见回调,2004年上半年已经得到控制的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也出现反弹,加上国际油价高企带来的燃料价格攀升,全面的物价上涨势头正在显现。据统计,近几个月来全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逐月攀升,2004年9月份上涨13.7%,比8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在10月份举办的中国秋季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绝大

2、多数家电企业表示由于一年来钢材、铜材价格上涨幅度超过50%,其出口产品定价将在2004年上半年提价10%的基础上再次上调5%~15%。承接上半年升势,2004年第三季度全国35个主要城市房价同比增长9.9%,其中9个城市超过10%,个别甚至超过15%。  面对物价连续上涨,广大居民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心理预期也正在发生变化。据广州社情民意硏究中心2004年10月份的调查,认为近期物价“显著上涨”的市民比例为41.8%,认为有所上涨的为41.1%,两者合计达82.9%;在对物价走势的判断上,9.1%的市民认为“会显著上升”,56.5%的市民认为“会有所上升”;在消费

3、趋向方面,64.4%的市民认为物价变化已经影响到生活水平,45%的市民计划减少购物消费。而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调查发现,37%的被访者认为人民银行2004年10月底加息后房价会继续上升,在全部被访者中持这种观点的是最多的。  按经济学定义,持续的物价上涨即为通货膨胀。虽然在物价上涨的持续时间和幅度等方面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但一般认为如果物价连续三个季度上涨即可确认为通胀,而按照中国过去20多年五轮经济波动周期的经验,物价涨幅在5%以下为正常,5%至10%之间为温和型通胀,10%以上为恶性通胀。以此看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2003年下半年

4、开始上涨,尽管中间个别月份涨幅有所回落,但从2004年2月份开始各月环比上涨势头明显,特别是6、7、8、9四个月份的同比增幅均超过5%。  共同的社会预期将加速经济事实的到来并推进其实现深度,而当前我国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普遍认同以及对未来价格变化的相似预测,无疑将进一步加深今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的幅度。因此,从主要经济表征、历史经验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看,我国温和型通货膨胀已经出现,并开始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控制通货膨胀应该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政策的一项主要任务。这是一种特殊的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曾经指出,任何形式通货膨胀的背后都有货币供应量不适

5、当增加的影子。就当前货币供应情况而言,本轮通胀似乎不应发生。因为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人民银行着手收紧银根,且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04年9月末,我国M2同比增长13.9%,远低于2003年19.58%的增长速度和2004年年初确定的17%的增长目标;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79万亿元,比2004年年初确定的全年目标少了8100亿元。可以说,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已经基本到位,物价水平本应随着货币供应减少向下运动。但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这可能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前些年为打破通货紧缩僵局而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产生滞后影响;二是推动本轮通货膨胀的真实原因

6、并非货币因素。从实际情况看,这两方面的原因都存在,一方面前些年的货币投放为本轮经济过热准备了货币条件;另一方面本轮通胀是非货币因素引起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从货币条件看,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家为扩大内需采取了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M2的增长率2000年为12.3%,此后每年大约提高2个百分点,直至2003年第二季度,我国货币供应量一直以20%以上速度增长,远高于同期实际GDP增速与物价上涨之和。与此同时,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银行在外汇市场大量购入外汇,进一步加剧了基础货币投放。高速增长的货币供应之所以未马上转化为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通货紧缩

7、,居民持币观望、蓄币预防的心态较重,加上以往政府主导下的低效投资引发银行系统呆坏账居高不下,造成新增货币大量沉积,流通速度下降,遏制了高货币存量向通货膨胀方向的演变。但一时的沉寂并不意味着消失,经济体系中存在的超额货币供应终将成为经济过热下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  有货币条件不一定会转化为现实的通货膨胀。一般来说,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总供给无法满足总需求的增加;二是商品生产成本增加,造成销售价格相应上升。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虽然2004年前三个季度全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38439亿元,同比增长13.0%,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仅增长9

8、.7%,只比上年同期快0.6个百分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