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66425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对当前改革形势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当前改革形势的思考
2、第1 近几年来,在底层群众中,新闻媒体上,在学术刊物和学术著作中,经常表现出对中国改革现状的批评和对改革前景的忧虑。这些批评和忧虑又集中到社会公正这个问题上。这里所说的社会公正问题,是指改革成本的承担者和改革成果的享受者错位,即承担改革成本多的社会群体享受到的改革成果少,承担改革成本少的社会群体享受改革的成果要多。由社会公正问题引发出对改革方向的批评、对市场经济的批评者也大有人在。这些年,我也写了一些呼唤社会公正的文字。但我只是想从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途径实现社会公正。在呼唤社会公正时,我不否定对市场经济体制
3、的选择,我不认为社会不公是市场经济体制造成的。最近批评资本、批评市场的文章多了起来,过去多年耳熟能详的某些论断又以新的语言、新的表达方式在耳边回响。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我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赞同是不是过于天真?经过反复思索,对有些问题比过去清晰了许多,但对有些问题还感到迷茫,需要进一步学习。对于中国改革,我觉得有几点是应当肯定的。第一,放弃计划经济体制是正确的。二十世纪人类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体制是经济贫困和政治专制的制度根源。计划经济体制必须放弃。计划经济体制根本的问题是,在资源配置上用人的主观判断来代替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人
4、不可能准确及时地认清市场变化并及时对经济活动作出正确及时的指导。所谓计划指导,实际是一连串的错误指导。在不断的错误指导中,巨额投资付诸东流,大量的财富被浪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每一个劳动者,每一家企业,都是大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必须按一个指令运转。因此,首创精神被压抑,进取心和奋斗精神被挫伤,智慧和才能被窒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被扼杀。停滞、匮乏和贫困也就成为必然。既然全社会按照一个指令工作,就得有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长官的指示就是命令,计划就是法律,不同的意见就会被当作“杂音”和“噪声”加以消灭。这种体制和民主不相容。第二,选择
5、市场经济道路也是正确的。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以后走什么样的路?由于马克思主义对市场经济的弊端的揭露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也是人们所公认的。因此很多人探索走第三条道路,即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道路。我也曾研读过奥塔·锡克的《第三条道路》、《计划与市场》,感到这些著作缺乏逻辑力量,更缺乏可行性。这大概是他的主张至今在世界上没有人接受的原因。在八十年代,我们理论界也曾花几年时间进行过“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讨论,企图在二者之间找到一条道路,但也没有结果。近几年来,批评市场经济现实的某些思想派别,也没有指出一条既非计
6、划经济、又非市场经济的新路。看来,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以后,除了走市场经济道路之外,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世界上没有最优。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选择市场经济不是最优,而是较优。只要有了民主制度,就可以通过民主办法,减少市场经济有害的一面。第三,中国的改革路径是当时现实条件下的选择,今天回过头来虽然可以讨论,但如果否定这种路径选择,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中国改革的路径是先经济市场化后政治民主化。就经济市场化来说是先农村,后城市;先增量,后存量;先体制外,后体制内。这种先易后难的路径选择,在改革初期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改革造就
7、初步的经济繁荣;初步繁荣支持改革;深入改革造就进一步繁荣,进一步繁荣促进改革深化。当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着中国的改革路径。但是,这种改革路径,使政治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留新旧并存的双轨制,因而造成了种种后患。如果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改革者们只能选择这样的路径。因为从当时的眼光看来,这是一条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路径。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高低,但我不相信有超人,人的思维不可能超越历史条件的局限。中国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历史的。用今天历史条件下的眼光来否定当时的选择是不合适的。今天来自不同方面
8、对改革现实的批评,对改革前景的忧虑,是因改革面临原来没有料到的新问题。在原来没有料到的问题当中,有三个问题最令人关注。这三个问题有的与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有关,有的与改革路径有关。至今,我对下面这三个问题还是没有找到答案,处于迷茫和困惑之中。第一,怎样解决在中国特有的改革路径中伴随的社会不公正。市场经济是有缺陷的,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如果让市场经济规律自由运行,其极端结果是两极分化。这就需要用政府行为以补市场的无能和缺陷。而我们的政府基本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全能政府。中国的改革路径在相当意义上是用行政力量制造市场。市场往往是在政府的“恩准
9、”和退让中形成的。在许多时候,行政权力左右着财富的重新分配和流动,而这里的行政权力又缺乏民主的制衡。在相当范围内,市场经济的缺陷和计划经济的残余结合起来了。这是产生不公正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的唯利是图和“审批权力”缺乏制衡,很自然地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