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出局!东北签发问题国企破产令

清退出局!东北签发问题国企破产令

ID:21525877

大小:77.8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2

清退出局!东北签发问题国企破产令_第1页
清退出局!东北签发问题国企破产令_第2页
清退出局!东北签发问题国企破产令_第3页
清退出局!东北签发问题国企破产令_第4页
清退出局!东北签发问题国企破产令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退出局!东北签发问题国企破产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退出局!东北签发问题国企破产令振兴东北的号角吹响以来,这座“最后的计划经济堡垒”已陷人“围歼”之中2004年1月15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沈阳星光玻璃有限公司破产。此前,记者注意到,在沈阳市人大第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市长陈政高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04年政府工作安排”中指出:“今年要基本完成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任务;全面完成中小企业的规范转制和收尾工作;对52户问题企业实施破产退出。”同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也在2003年,由省政府完成《吉林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研究报告》,报告中建议继续实行企业关闭破

2、产的政策,加大对企业政策性破产和依法破产的支持力度,保持兼并破产、核呆、债转股等政策的连续性。有关数据显示,吉林省有282户企业急需实施政策性破产,需核销呆账230亿元。沈阳星光玻璃有限公司的破产与重组,是沈阳市20家计划整体合资企业的第一家,预示着沈阳已率先鸣响“问题国企”破产的发令枪,“新辽沈战役”已开篇破题。置死地而后生星光公司破产的原因,与许多濒临倒闭的国企都有很强的共性。沈阳市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星光公司是沈阳星光建材集团的子公司,总资产近3亿元人民币。星光同其它国企一样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直到1

3、993年,星光虽然已无赢利,但纳税金额仍达到1.5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但好景不长,在建材行业巨大利润的诱惑下,生产玻璃的企业猛增,市场竞争使产品的价格很快降到成本线以下,星光的负债越来越多。据了解,星光原有资产26441万元,负债却已高达48494万元,负债率为183%,企业500吨生产线放水停产数月却无力修复,原材料供应只能保证2〜3天的生产需要,企业经营困难、巨额亏损、资金匮乏,欠发工资、很多职工被迫下岗。2003年,星光公司回天无力,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记者在星光厂区看到,企业虽然破产了,但院内整齐

4、的绿化带和员工井然有序的工作状态,丝毫看不出萧条景象。原来,“星光”的牌子已经更换为沈阳耀华玻璃有限公司。据介绍,早在2002年,在沈阳和秦皇岛两市政府的支持下,耀平集团和星光就整体收购事宜进行多次磋商。总部位于秦皇岛的中国耀平玻璃集团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玻璃企业之一,目前下辖30佘家子公司,总资产近40亿元。2002年11月24日,耀华集团与沈阳星光建材集团、沈阳经贸委共同签署了收购框架协议,以沈阳耀华玻璃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整体收购星光集团3条玻璃生产线,并对这3条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2003年12

5、月1日,耀华集团正式开始对原星光公司进行生产管理。星光虽然资不抵债,但却是沈阳市建材行业的骨干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谁收购了星光也就意味着谁拥有了占领东北玻璃市场的主动权。一名业内人士介绍说,在收购过程中,先后曾有多家国内有实力的企业睽视星光,但最终“星光”花落“耀华”,是因为耀华在职工安置问题上,得到了沈阳市政府和星光的认可。据了解,星光公司的484名职工与耀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此外,耀华还做出了企业不停产、职工不下岗、工资不拖欠、市场不丢失、税源不间断的保证。“星光破产仅仅是沈阳市进一步实施‘问题企业’破产

6、的开始。”一名参与转制调研的专家如是说。记者在市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到,沈阳提出在3年内基本使“问题企业”退出市场,特别是像星光这样的52户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要通过规范注销、购丼注销和依法吊销的方式,坚决在两年内使其退出市场。专家认为,转制尽管是艰难和痛苦的,但这种阵痛对沈阳这样的老工业基地来说,是重生前的考验。破解“东北现象”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国有企业实现了后计划经济时代的最后辉煌,但大多国企已彻底暴露疲态。到上世纪90年代,东北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充分显现出来,工业经济陷入

7、前所未有的困境,大批国有企业停产、破产,亏损面和亏损额居高不下,被经济界称为“东北现象”。如何破解“东北现象”?当时还在为“姓社姓资”伤脑筋的人们,不可能对国有企业在体制性上存在的不治之症有准确的诊断。面对痼疾,中央政府曾在东北进行了几个波次的国企改革,希望让这些国企自己硬着身体走出困境。先是供氧,上项目;然后输血,拨款;再是拨改贷;有的大型国企扔进去的巨额资金多达几亿甚至十几亿,最后也没能挽救国企衰落的命运。人们还依稀记得,1986年8月3日,沈阳市防爆器材厂在全国率先宣布破产的爆炸性新闻。据一名当事人回忆,破产警

8、告刚刚发出时,人们就觉得心里老大不忍,“救援大军”滚滚而来:减免税收,送贷上门。人事部门忙着给引进人才,工商部门帮助开辟“经营渠道”,科技部门送来新开发的产品。“破产办公室”成了破产救济中心,跑材料,筹资金,说情推账破产警告倒成了“香悖悖”,“黄牌”变成了“王牌”,企业反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特殊感:“我们都要破产了,你们到底管不管?”人们有理由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