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课堂提问是科学更是艺术

数学课的课堂提问是科学更是艺术

ID:21523875

大小:7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数学课的课堂提问是科学更是艺术_第1页
数学课的课堂提问是科学更是艺术_第2页
数学课的课堂提问是科学更是艺术_第3页
数学课的课堂提问是科学更是艺术_第4页
数学课的课堂提问是科学更是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的课堂提问是科学更是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课的课堂提问是科学更是艺术江苏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张莉课堂提问可运用于传授新知识,也用于复习、巩固和检查旧知识,因此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课堂提问运用得恰当,能够有效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牛.的自觉性、积极性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绪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能够有助于教师的经常检查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所以我们几乎是每一课堂都要向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有分量的问题,使学生有问题可思有意识去想,学生才能开脑筋,教学活动才能围绕者问题而展开.我感到数学课的课堂提问应注意下列几方面的问题:一、问题要具体明确

2、,而且要有科学性课堂提问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科学,为学生所能理解,便于掌握.例如在讲解垂径定理以后,讲解其推论时,我提出问题:如图,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各是什么?题设:结论:(1)CD过圆心(3)直线(1)平分AB}=>(4)直线(1)平分弧ACB(2)CD⊥AB(5)直线(1)平分弧ADB进而提问:(A)对于垂径定理的题设(1)(2)和结论(3)(4)(5).若令(2)不动,用(1)分别与(3)(4)(5)分别对换如何?(B)若令(1)不动,用(2)与(3)(4)(5)中的两个对换乂怎样?由于问题具体、明确,学生经过思考

3、,对比前一节的垂径定理,能够答出:(2)(3)=>(l)(4)(5)(A)(2)(4)=>(l)(3)(5)三个命题(1)(3)=>(2)(4)(5)(A)(1)(4)=>(2)(3)(5)三个命题(1)(5)=>(2)(3)(4)(3)(4)=>⑴(2)(5)(B)⑶(5)=>⑴⑵⑷三个命题⑷(5)=>⑴⑵⑶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圆和一个弦来说,如果以⑴⑵⑶⑷⑸五个条件中任何两个作为题设,那么苏它三个就是结论.这样既巩固了对垂径定理的掌握,冋吋也很容易得出垂径定理的九个推论.相反,如果问题不具体,

4、不明确,不严谨不科学,学生不是茫然不知所措,就是答非所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一位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分类”吋,为了引进“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在课堂上指着房屋上的人字梁问:“大家看,这个三角形怎样啊?”第一个学生站起来末作回答,第二个学生回答说:“三角形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三个学生回答说:“三角形三个内角和为1800”.而后教师发现和修正了自己的问题,这时学生才明白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真正意图.二、有启发性、艺术性课堂提问的根本0的,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而II要有艺术性.教师要善于把自己放在初学者的地位,设身处地

5、,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要让问题富有情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提问一定要奋艺术性,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准一个问题的“引发点”,从而使问题提在节骨眼上,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吋,考虑到学生已学过解一元二次方程,又会正确地选择解法,我从实例入手,提出如下问题:解方程x2+3x+2=0,II求出两根和与两根之积.看一看两根之和跟积与系数有何关系?学生很快解出方程的根xl=-l,x2=-2,进而求得xl+x2=-3,xl?x2=2,由此得出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

6、为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稅等于常数项,最后得出形如x2+px+q=0(p2-4q≥0)xl+x2=-q,xl?x2=q).这样,学生自己利用学过的知识,比较顺利地导出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象这样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发问题,启迪思维,由特殊到一般,寻求根与系数的关系,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有系统,有梯度课堂提问问题的内容应该系统冇梯度,彼此连接而冇逻辑性.问题要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前呼后应,串联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尤其是有关传授新知识的提问,教师更应该根据教学0的的要求提出一系

7、列的前后连贯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指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斧”,问题没有系统性.例如讲解“零指数幂的意义”,我列举实例53÷53和a5÷a5(a≠0),提出以下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得出结论:以上同底数幂相除的两个例子,被除式的指数等于除式的指数时,按算术除法计算,结果应是多少?为什么?如果仍然用“同底数的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的法则计算,反映数出现了什么情况?aO能不能理解成0个a相乘?零指数我们有没有规定过它的意义?根据以上分析,为了使同底数的幂的除法法则在被除式的指数

8、等于除式指数吋也能适用,我们应怎样规定零指数幂的意义才合理?以上几个问题环环紧扣,就揭示了矛盾,引进了零指数的概念;又通过分析,合理地规定了零指数幂的指数的意义,解决了矛盾,构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