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绿色信贷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绿色信贷问题及对策2007年7月30日我国开始实施绿色信贷制度,以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绿色信贷侧重于控制污染企业的信贷资金,而在我国企业需要资金时绝大部分都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所以,只要控制好商业银行这一资金的供给渠道,就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行业发展。从去年7月实施绿色信贷以来环保部门和银行系统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论政府、银行还是企业都对环境保护引起了重视,绿色信贷出台以后一批被国家环保总局与由于县级的环境违规企业遭遇信贷限制被国家环保总局处罚的38家违法企业中有12家企业新申请贷款
2、受到了限制,还有的企业先期的贷款也被限制。深圳特区不仅对五家环保违法企业叫停了1亿多的贷款申请,两家违规发放贷款的银行也遭到处罚,然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不久前确指出,绿色信贷比预期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为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那些要控制的污染行业和企业发展非常快。2007第一季度,电力、钢材、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六大行业增加值合计增长20.6%,这六大行业能耗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占整个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的70%。 一、存在的问题 因此,在当前经济和社会环境下,想顺利实施绿色信贷战略仍
3、存在许多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有的来自外部,而有些存在于内部。本节就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绿色信贷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标准。绿色信贷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的,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标准。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信贷标准过于原则化。从我国目前出台的政策来看,对于信贷标准只是笼统的规定依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和环保部门通报情况”,这种标准太过原则,商业银行在操作过程只能是凭感觉来决定。2.信贷标准局限于事后处罚。根据《意见》,绿色信贷做法就是把需要信贷资金的项目分为三类: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
4、。对于鼓励类,信贷政策不仅为其开绿灯,而且还要大力扶持。而对于限制类和淘汰类行业,则采取限制政策,尤其对淘汰类行业在不发放贷款的基础上,如果企业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银行还要收回其已发放的贷款。但仅仅是这样限制对污染项目或企业的贷款,这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信贷,我国目前的绿色信贷事实上更多的是事后惩罚而非事前防范措施,其可操作性及有效性值得考虑。 (二)缺少对商业银行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约束机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与绿色信贷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商业银行企业贷款中有20%的存量贷款已经分布在“两高”企业,从贷款增量
5、看,如果把环保标准作为发放贷款必备条件之一,贷款营销面就过窄,金融机构在贷款的投入上面临两难境地。这样就需要国家对银行推进绿色信贷制定相关的鼓励和惩罚政策,但目前这种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出台。 (三)信息不对称。绿色信贷政策的成功实施,需要相关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相互间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只有实现信息共享,才能帮助金融机构充分了解企业的环境信息,及时准确地判断企业的环境风险。然而,目前我国的部门之间的环保信息并不畅通,缺乏信息沟通机制,如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发布的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信息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并
6、且信息的内容也不够详细,无法适应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对企业信息的具体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绿色信贷的执行效果和监督管理。 (四)绿色信贷政策的制约作用有限。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近日在一份有关“绿色信贷”的报告中披露,目前中国的民间资本规模庞大,由于“两高”行业利润丰厚,市场回报稳定,成为民间资本投资的热点行业。根据山西、内蒙古两地的调研情况,民间资本是“两高”行业的中小企业融资的主体。如山西省吕梁市各银行在“两高”行业的贷款余额在73亿元左右,而民间资本在“两高”行业的信贷总额基本与银行信贷持平或略高,
7、约80亿。100亿元。从某种意义上讲,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反而给了民间资本可乘之机,环保严重违规中小企业的资金链难以切断,这也是重污染企业难以取缔的重要原因。 (五)缺乏实施绿色信贷所需的人才。在全行范围实施绿色信贷,需要在总行和分行的许多部门设立绿色信贷相关部门和岗位,如信贷审批、风险管理、环保法律合规等,还必须对负责相关产业的所有客户经理进行培训,这就需要大量同时具备金融知识和一定环境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对策建议 (一)牢固树立绿色信贷的理念,建立有效的绿色信贷激励约束机制。银行业内部必须建立相
8、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实施绿色信贷提供动力。如果银行违规向环境违法项目贷款,就应该追究和处罚;如果商业银行执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就应该给予奖励。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从外部激励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 (二)制定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完善信息沟通机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日常信息传输平台,实现环保、金融双方信息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