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干式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包绕工艺

浅析干式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包绕工艺

ID:21518747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浅析干式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包绕工艺_第1页
浅析干式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包绕工艺_第2页
浅析干式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包绕工艺_第3页
浅析干式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包绕工艺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干式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包绕工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干式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包绕工艺摘要:几年来,我公司在干式电流互感器的生产过程中,核心的零部件一次绕组一直采用外购,外购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通过大家的努力,一次绕组已经能生产了,这里对LGBJ-110型干式电流互感器中一次绕组的制造工艺做一些探讨。关键词:干式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制造工艺1一次绕组的结构一次绕组由载流体、接线端子、骨架、绝缘层、电容屏、外护套、伞裙及地屏引出线构成。载流体用根据用户要求,采用单匝或双匝结构,其导电截面能满足额定电流和短路电流的要求。接线端子和载流体连接,并用来连接外导线。骨架是由不导磁的刚性

2、管状材料制成,弯成“U”形。绝缘层为聚四氟乙烯薄膜缠绕而成,电容屏用金属箔铺设在绝缘层上作为极板,两者多次交替包绕形成同轴圆柱形结构,使沿径向和轴向的电场分布均匀,提高了一次绕组的击穿电压和沿面放电电压。外护套及伞群构成一次绕组的外绝缘,伞裙的直径及个数由使用地点的环境污秽程度决定。地屏引出线是与最末一层电容屏相连的金属线,把它与地电位连接,使最末层电容屏处于地电位,并被称作地屏。外护套采用硅橡胶并紧裹在具有电容屏的绝缘层外,使得外护套表面电位被钳制,因而沿表面电压分布均匀,提高了沿面污闪放电电压。2制造工艺一次绕组呈“U”字

3、形,在绝缘内部设有一定数量的电容屏以均匀电场。“U”字形结构的特点是绝缘包扎连续,工艺性好,便于实现机械化包扎,比较容易保证绝缘包扎质量。制造过程由绝缘包扎及热缩两部份工序完成。工艺难点在于:包扎过程中绝缘层中气泡的消除、防止硅油渗漏。2.1绝缘包扎工序2.1.1包扎环境。绝缘包扎是确保干式电流互感器具有可靠的电气特性的关键工序之一,一次绕组的包扎的好坏关系到局放、介损是否合格,并且和操作间的环境温度、湿度、洁净度、降尘量有直接的关系,此外包绕过程中聚四氟乙烯薄膜张力、硅油量的多少同样对局放有影响,所以要求包扎场所有较高的洁净

4、度,应在防尘间内包扎。防尘间的门窗要密封良好,人员进入防尘间之前须更衣换鞋,戴好工作帽,经过风淋之后才许进入,这样才能保证降尘量控制在10mg/m2?日以下。并定期检测防尘间内的降尘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尘间应有适当的空调措施,保证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0±5°、湿度控制在40%。2.1.2包绕前准备。(1)按图纸尺寸,用壁纸刀裁好各种铝箔规格,其中三分之一的铝箔涂中昊晨光硅橡胶(注意单面均匀涂中昊晨光硅橡胶、同时注意涂胶部位为铝箔宽度的三分之二),将涂胶的面用薄膜覆盖后送烘房烘干(温度80°C、时间4〜5小时),取出后,在干燥

5、处自然放凉。(2)硅油送箱进行干烘(温度120°C>时间5小时)后,取出后,在干燥处自然放凉。2.1.3绝缘包扎。将绝缘材料聚四氟乙烯薄膜及铝箔一层一层包绕在U型一次导体上,绝缘带间空隙用硅油填充,包扎聚四氟乙烯薄膜采用半叠方式,这样反复绕几十层,薄模的张力、硅油的含量要严格控制。在包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滑屏现象,所谓滑屏就是铝箔的滑脱,它可引起电场的畸变并与电屏及薄膜包绕时拉力有关,解决滑屏问题,要严格控制包绕间的湿度(相对湿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