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及现场试验.doc

干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及现场试验.doc

ID:57637664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29

干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及现场试验.doc_第1页
干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及现场试验.doc_第2页
干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及现场试验.doc_第3页
干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及现场试验.doc_第4页
干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及现场试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干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及现场试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干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及现场试验1、前言九十年代,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为了适应高压设备无油化的要求,国内开发了有机复合绝缘干式高压电流互感[1]。这种干式电流互感器基本上免维护的,在全国各地已取得丰富的运行经验。今年,梧州局开始应用几台110KV互感器。验收试验中取得一些经验,供有关方面参考。2、结构简介该电源互感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一次绕组、联接器、二次绕组和外壳等部分组成。一次绕组由载流体、接线端子、骨架、绝缘层、电容屏、外护套、伞裙及地屏引出线构成。载流体是用铜线或钢棒制成,可以是单匝或多匝结构,其导电截面应满

2、足额定电流和短路电流的要求。接线端子与载流体连接,并用来连接外导线,可选用与额定电流相适应的定型产品。骨架是由不导磁的刚性管状材料制成,弯成“U”形。绝缘层由聚四气氟乙稀薄膜缠绕而成,电容屏用金属箔铺设在绝缘层上作为极楹,两者多次交替包绕形成同轴圆形形电容结构,使沿径向和轴向的电场分布均匀,提高了一次绕组的击穿电压和沿面放电电压。外护套及伞裙构成一次绕组的外绝缘,伞裙的直径及个数由使用地点的环境污秽程度决定。地屏引出线是与最末一层电容屏相连的金属线或金属片,把它与地电位连接,使最末层电容屏处于地电位,并被称为地屏。联接器是连

3、接电压引线的2个端子之间的构件,用于增强电流互感器的机械强度,它还具有一定的绝缘强度,以阻止电流分流。对于多匝的电流互感器,在联接器的空心内装设接线板,通过改变线圈的串并联关系,改变互感器的变化。二次绕组绕在环形铁心上,套装在一次绕组的地屏范围内,处于地电位。二次绕组的个数由用户提出。每个二次线圈都做了防潮处理,以防潮气侵入。外壳由支架和箱体组合而成,用来包裹低压绕组,防止雨、雪、风、沙侵入其中,并起到固定支撑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作用。主要结构特点:在结构和性能方面,该电压电流互感器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无油、无瓷、无气、

4、一次绕组绝缘全部采用有机绝缘材料构成。(2)体积小、质量轻(110KV样机质量为170KG),结构新颖、外形美观;(3)外护套紧裹在具有电容屏的绝缘层外,使得外护套表面电位被钳制,因而沿面电压分布均匀,提高了沿面污闪放电电压。(4)二次绕组及底台、支架结构牢固,能承受80KA短电路电流及2000N的弯矩试验;(5)一次绕组、二次绕组及二次引线均为防水结构,因此对箱体密封要求不高;(6)外护套伞裙用硅橡胶材料制成,可提高外表面的憎水性、抗老化能力和抗紫外线能力。该电流互感器与国内外的充油型瓷套管式及充SF6气体式电流互感器结构

5、性能简单对比见表1。表一LRGBJ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结构性能对比类型LRGBJ型充油型 充气型结构干式充油充SF6气体维护基本不需维护需做绝缘试验及油化验需做绝缘试验及监测气体质量防污闪价格轻性能好适中重一般便宜较重性能较好较贵3、主要技术特征(1)目前在国内外电网上使用的充油或充气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装在同一个充满绝缘油SF6或气体的容器中,而LRGBJ干式电流互感器则不同,它实质上是将“U”形干式高压套管与低压贯穿式电流互感器通过箱体和机械构件联结在一起的组合电器。该电流互感器中的一次绕组(干式高压套管)结构新颖

6、、技术先进,并有非常好的安全运行记录。(2)一次绕组的特点是:用若干个均压屏与有机绝缘薄膜的组合绝缘构成绝缘体,用热缩材料及硅橡胶材料紧固附着在绝缘体体外构成外护套及伞裙。其均压屏使绝缘体的沿面及径向电压公布均匀,其外护套紧贴绝缘体,使外护套表面的电位因受均压屏电位的钳制而分布均匀,从而提高了沿面放电电压,污闪电压也得到了大大提高。例如,66KV的电压穿墙套管在0.3mg/mm2的盐密下其污秽耐受电压可达69KV,而普通瓷套管在0.1mg/mm2的盐密下其污秽耐受电压仅为40KV。(3)有机绝缘薄膜的组合绝缘具有极好的局部放

7、电特性,这一点是我们在开发这种新型高压之初末料及的。一般说来,油纸绝缘的高压电器其局部放电的发生随着施加电压的增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变得愈益严重。但此有机绝缘薄膜组合绝缘的局部放电特性却与油纸绝缘的正好相反,在一定范围内它随着施加电压的升高和时间的加长越来越好,局部放电量降低、局部放电起始电压提高。大量的运行和试验数据证实了这一结论。我们曾对最早投入电网运行的大连老虎滩变电站的3号STB套管进行了试验、解剖,试验结果与4年前出厂时相同,内部绝缘及所有材料、元件都完好如初,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1996-1997年,我们与哈尔滨

8、理工大学电力系绝缘专业的胡似徽教授合作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结论。这一极好的局部放电特性将使有机绝缘薄膜组合绝缘有可能在高压电器的更大领域内应用,为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4)有机绝缘薄膜的组合绝缘的介质损耗也比油瓷绝缘、油纸绝缘或胶纸绝缘为好。我们开发的有机绝缘薄膜的组合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