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临床效果观察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临床效果观察

ID:21512208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临床效果观察_第1页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临床效果观察_第2页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临床效果观察_第3页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临床效果观察_第4页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临床效果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临床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对早产儿呼吸窘迫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气血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气促、呼吸困难、呻吟、吸气三凹证改善时间均短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OI、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2、意义(P<0.05),观察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低氧血症、鼻损伤、CO2潴留、机械通气及腹胀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呼吸窘迫患儿临床症状及气血指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流量鼻导管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而引起进行性肺不张,常出现呼气性呻吟、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及呼吸衰竭等系列症状[1]。呼吸支持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方式,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目前治疗早

3、产儿呼吸问题主要方法,但其缺陷也随着临床广泛应用逐渐开始显现,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是一种新型的通气方法[2],可改善通气状态,保持气道湿润,降低相关并发症。笔者采用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3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1例呼吸窘迫?C合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呼吸支持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出生胎龄(34.13±3.43)w,出生体质量(1702±563)g,极低出生体质量25例;出生时Ap

4、gar评分5~10分,平均(8.32±0.53)分。观察组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出生胎龄(33.32±3.55)w,出生体质量(1732±458)g,极低出生体质量26例;出生时Apgar评分5~10分,平均(8.65±0.47)分。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极低出生体质量及出生时Apgar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胎龄60次/分,伴吸气三凹征;③鼻导管给氧下经皮血氧饱和度<88%;④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相关标准。⑤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患儿家属相关研究事项,所有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5、 1.2.2排除标准重度窒息患儿(Apgar评分<3分)、重度窒息行气管插管、自主呼吸不完善、严重畸形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期间死亡。  1.3通气方法所有患儿先经气道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适量,给药完毕后进行相应呼吸支持治疗。  1.3.1对照组给予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调节通气装置(英国EMC公司InflantflowsystemNCPAP),初调参数:Flow8~10L/min,持续气道正压通4~8cmH2O,吸入氧浓度0.2~0.4L/min,将鼻塞填满鼻腔,保持鼻腔密闭,严格观察通气效果,当持续气道正压通<3cmH20,吸入氧浓度<0.4L/min时

6、可撤机。  1.3.2观察组调节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相关参数,置入直径0.2cm的CE0120型鼻导管,气道湿化温度37℃左右,氧流量4~6L/min,鼻导管与鼻腔之间保留一定间隙以维持患儿部分自主呼吸。根据患儿气血指标及临床情况调节呼吸机参数,维持PaO260~80mmHg、PaCO240~50mmHg。  通气失败指征:患儿24h内严重呼吸暂停次数>3次,PaCO2>65mmHg,FiO2>60%维持下TcSaO288%~92%,则提示通气治疗失败,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通气治疗前后48h动脉气血分析指标变化,包括P

7、aO2、OI、SaO2、PaCO2;两组患儿气促、呻吟、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征改善时间及呼吸支持治疗时间;观察两组患儿二氧化碳潴留、腹胀、鼻损伤、低氧血症及机械通气率。  1.5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AS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资料采用χ2检验或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气血指标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OI、S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h后,两组患儿气血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PaO2、OI、Sa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