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仿写中品悟散文《匆匆》之美

在仿写中品悟散文《匆匆》之美

ID:21511534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在仿写中品悟散文《匆匆》之美_第1页
在仿写中品悟散文《匆匆》之美_第2页
在仿写中品悟散文《匆匆》之美_第3页
在仿写中品悟散文《匆匆》之美_第4页
在仿写中品悟散文《匆匆》之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仿写中品悟散文《匆匆》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仿写中品悟散文《匆匆》之美  在仿写中品悟散文《匆匆》之美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张宏    散文是一种朴素、谦虚、真诚的美文,是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阅读散文就像是倾听哲人睿智的絮语,心灵会享受到雨和阳光一般的滋润,所以欣赏散文是人生的一种需要。    提起散文,我们不得不提起朱自清。作为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清新隽永的文笔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视为白话美文的典范。而提起朱自清,不得不提起他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创作此文时,年仅二十四岁的他已从北大哲学系毕业两年,正是金色

2、年华。此时的他在外人的眼里,已经是学有所成,应该踌躇满志了,但是他仍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文中他紧扣"匆匆"二字,形象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足见朱自清先生谦虚的生活态度。但是,由于小学生对散文接触较少,显得茫然和陌生。此文列为人教版第十二册的第二篇课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接触、发现、体验、感悟散文的美。    余秋雨说:"散文是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既然是对话,那么就不仅要有聆听,还要有倾诉。笔者认为学习本文时,正值毕业班的孩子们即将告别相处六年的校园、相处六年的同学,他们心中潜藏的感叹是"六年的小学生涯即将一去不复返"

3、,这与作家朱自清心中的感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有机契合,因而成为了引导学生感悟"匆匆"的有效切入点。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本篇课文是小学生首次学习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的语言。因而,笔者认为,根据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激发他们仿写《匆匆》的兴趣,即以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为范本,学以致用,大胆想象,尝试创作属于自己小学生涯的散文《匆匆的小学时光》,(..)做到读写互促,从中领悟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领悟

4、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此,我在教学《匆匆》时,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在品读"排比句"之美的仿写中,培养观察力和思维力    《匆匆》一文的第一句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朱自清先生抓住春的特点,通过诗一样的笔触,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燕子会再来,杨柳会再青,桃花会再开。描写了一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朱自清先生写燕子、杨柳、桃花,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融入其中,可谓情景交融。    在品读排比句的过程中,我播放

5、一段春天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中自然而然地步入了美丽的春天,为之后的仿写句子做铺垫。先欣赏画面再自由表达,请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一去不复返的?遵循先说后写的规律,在充分表达后,我才出示句式,引导学生仿写:______去了,有再来的时候;______枯了,有再青的时候;______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我认为,仿写过程中,学生的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具体,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维时想得实在并展开

6、丰富的想像。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情感的外显,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    在仿写中,孩子们根据观察到的春天景象,模仿《匆匆》的句式,挥笔写下这样的文字:黄鹂去了,有再来的时候;白杨树的叶子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迎春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六年的小学生活为什么将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被我不小心遗忘在某个转角口了罢?现在又在哪奔波呢?    也有的孩子这样写:大雁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榕树的叶子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樱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六年小学日子为什么将一去不复还呢?——

7、是有人带走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在哪里呢?    二、在感悟"排比句"之美的仿写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匆匆》一文的另一排比句为: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朱自清先生巧妙入微地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式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将无形的时光写得有模有样,展示了日子在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