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07315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达成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达成策略探究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在课堂中引领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精心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达成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策略 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然而“教师本位”课堂教学方式长期存在于我们的数学课堂,严重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和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受到压抑。事实上,我们的数学教育不
2、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在课堂中引领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精心思考的问题。 一、有效指导,教给自主学习方法 任何一种学习都不是盲目的,都有一定的方法。面对学习任务,学生如果缺少相应的学习方法,即使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与欲望,学习也不可能顺利进行。因此,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必须教给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和技能。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而且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策略性和持久性。 自主学习初期阶段,教师可对具体每一课的
3、学习方法给予指导、提示。如教师在教学中可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方法。 二、关注学情,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系统性、连贯性,新知识的学习总需要一定的旧知识作为铺垫。教师有必要在新课学习前关注学情,有效设计复习内容,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如新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如果直接进入例题教学,学生学起来会非常吃力,而且浪费了时间,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
4、设计复习任务,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链接。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复习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复习。 (1)你能写出几个分数?写好后读一读。 (2)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举例说明。 (3)如下图所示,涂色部分可以用哪几个分数表示?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简单的几个问题,概括了三年级所学分数的相关知识,在帮助学生回忆的同时,为自然过渡到探究“分数的意义”扫清了障碍,做好了知识铺垫。 三、尊重差异,选择适宜探究目标 探究性学习中探究目标的确立,不仅决定着学生参与数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努力程度,而且指引并规范着学生探究的行为和影响探究的效果
5、。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个别差异,设置适合的探究目标,以增强探究的精度、深度和广度,从而使学生切实处于探究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和反复实践探索到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自我提高。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提出了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还记得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应用了什么数学思想吗?(转换)有一个梯形的形状,它的面积如何计算?是否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相似呢?你可以探索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教师利用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和思想方法,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设置研究
6、性学习目标,既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的欲望,为学生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四、设计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性学习实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在动态中探索求知,自主开展探究性、主动性学习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要求,将学习活动转化为可操作的,有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研究、讨论、交流、反思等多种活动,有序和有效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 如在“毫升的认识”一课教学前,我设计了如下导学问题。 (1)收集各种饮料瓶,观察他们的容量
7、各是多少。 (2)了解一下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毫升做单位的。 (3)通过观察和了解,你能描述1毫升的容量有多少吗? (4)你还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这样不仅给学生活动提供了内容,而且给学生自主探究指明了方向,有利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自然也就成了一个完全开放式的课堂,更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五、激励质疑,提高自主?W习能力 平时我们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造成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做学问。因此,教师应创造一种人人都参与
8、提出问题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