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消渴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0520

中医内科学 消渴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0520

ID:21507154

大小:8.17 MB

页数:91页

时间:2018-10-19

中医内科学  消渴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0520_第1页
中医内科学  消渴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0520_第2页
中医内科学  消渴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0520_第3页
中医内科学  消渴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0520_第4页
中医内科学  消渴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0520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 消渴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052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四节消渴【目的要求】熟悉消渴的概念及临床特征。熟悉消渴的主要病因、病机。熟悉消渴的诊断要点,与相关病证的鉴别。熟悉消渴的辨证要点。掌握消渴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了解消渴的并发症和预防调护。【概述】1、定义:消渴指以多饮、多食、多尿、或伴体重减轻甚至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临床特征:“三多一少”。古代亦称“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瘅[dān] 1.由劳累造成的病。瘅,痨病也。从疒,单声。—《说文》2.憎恨:彰善~恶。3.古同“疸”,黄疸病。 中医

2、指热症:脾~。火~(即“丹毒”)。2、历史沿革:《内经》:首载消渴之名,认为消渴是由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引起的,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本脏》: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1.先天不足,遗传因素2.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而至衰弱时,可导致消渴病发生或加重3.糖尿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因素2、历史沿革:《内经》:首载消渴之名,认为消渴是由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引起的,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素

3、问·奇病论篇》:“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长期过食肥甘厚味会导致脾之运化转输功能受损,水谷精微变成湿浊之气,进一步困脾使之更损,湿浊之气郁而化热,久而转为消渴运用佩兰等辛香燥湿之品,袪除体内淤积的陈腐秽浊之气,使脾能运化,水谷精微得以转输、布散,五脏六腑得以受津滋润2、历史沿革:《内经》:首载消渴之名,认为消渴是由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引起的,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灵枢·五变》:“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

4、,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名消瘅。”肝主疏泄调理气机、喜条达,若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七情内伤使气机逆乱,影响肝主疏泄之功能,肝郁而气滞,气滞而血瘀,郁瘀而化火,热消成疾《外台秘要·消渴消中门》:最先记载消渴尿甜的发现,对消渴的临床特点作了明确的论述。引《古今录验方》:“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引祠部李郎中云:“消渴者,……每发即小便至甜”,服药后,“得小便咸若如常”。《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治》:立专篇加以论述,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男子消渴

5、,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诸病源候论·消渴候》:初步认识到体育疗法对治疗消渴的意义,并对其并发症有所论述。“先行一百二百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健康教育、运动、饮食三者结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思想超前,超强的洞察力隋、唐、宋提出后期变证:《诸病源论》“其病变多发痈疽。”《圣济总录》“消渴者……久不治,变为痈疽。”《河间六书》“可变为雀盲和内障。”《儒门事亲》“夫消渴者,多系聋盲、疮癣、痤疿之

6、类”或“肺痿劳嗽”。《外台秘要》:“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三消论》:提倡三消燥热学说,主张治三消当以清热泻火,养阴生津为要。“饮食服饵失宜,肠胃干涸,而气液不得宣平,或耗乱精神,过违其度,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液衰虚,阳气悍而燥热郁甚。”“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人

7、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医贯·消渴论》:力主三消肾虚学说,提倡治三消当以治肾为本。“人之水火得其平,气血得其养,何消之有?其间摄养失宜,水火偏胜,津液枯槁,以致龙雷之火上炎,熬煎既久,肠胃合消,五脏干燥,……故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先治肾为急,唯六味、八味及加减八味丸随证而服,降其心火,滋其肾水,则渴自止矣。”《慎斋遗书·渴》:治消渴强调以调养脾胃为主,特别重视养脾阴。“盖多食不饱,饮多不止渴,脾阴不足也。”“专补脾阴之不足,用参苓白术散。”3、范围:消渴病与西医

8、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尿崩症,因具有多尿、烦渴的临床特点,与消渴病有某些相似之处,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30年回首,糖尿病发病率迅速攀升1980年30万全人群兰州标准0.67%1994年21万25-64岁WHO19852.28%2002年10万≥18岁WHO1999城市4.5%农村1.8%糖尿病患病率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08年4.6万≥18岁WHO1999接近10%中国糖尿病流行趋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