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

ID:21495793

大小:7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_第1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_第2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_第3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山丹一中金玉满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方面来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前面我们己经学习了“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内容,本框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2、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掌握自治机关和自治权;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

2、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三段材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大的生命力,教育学生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咯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自治权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二、学情分析:由于我省不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对木节课的内容特别是自治权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加强引导。鉴于学情分析,在设计教

3、学时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比如通过多媒体播放两段视频加强课堂活动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三、说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及团结合作精神;例如导学案的设计及地图展示及信息归纳。2、渗透教学法:本节内容将大量融入历史、地理、知识,通过渗透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能力。3、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将大量运用案例,例如西藏的今昔对比,内蒙古经济的发展;通过案例可使讲授N容更加通俗易懂,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

4、影咅资料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四、说教学过程一、地图展示,导入新课:(2分钟)教师导课: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离不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二、讲授新课(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1949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民族区域自治被载入宪法2001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木政治制度的地位,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自学指导(P75-P78)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P75重点)2、民

5、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是什么?(P75)3、民族区或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及其含义是什么?(P76重点)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P76)5、实行民族区或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P77—P78)(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1)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领土完整(2)自治地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不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自治区(5个)省一级自治州(30个)设区的市一级自治县(旗)县一级注: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

6、行政单位。(3)自治机关(重点精讲)(1)含义: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党的机关和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2)双重地位:既是地方国家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3)双重职权: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①凡是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设立自治机关。②民族自治机关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一府两院”。③民族区域自治就是由少数民族人民自己管理自己。(4)自治权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含义: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内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了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内容

7、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三)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一: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早在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就实现了国家的第一次大统一,随后建立的汉朝进一步发展了统一的局面。此后,无论是汉族建立的隋唐、宋、明等朝代,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清等朝代的屮央政权,都以屮国的“正统”自居,把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最高政治目标。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极人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也是我W实行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原因。结论:统

8、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材料二: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屮,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