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8919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4
《《火烧云》说课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火烧云》说课设计《火烧云》说设计一、说教材《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到消失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使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1、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①引导学生理解内容。②掌握“檀、盈、凶、庙、惚”五个生字。⑵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⑶情感目标:①通过的学习,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②有感情地朗读。2、教学重点:⑴了
2、解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⑵《火烧云》说课设计《火烧云》说设计一、说教材《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到消失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使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1、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①引导学生理解内容。②掌握“檀、盈、凶、庙、惚”五个生字。⑵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⑶情感目标:①通过的学习,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3、;②有感情地朗读。2、教学重点:⑴了解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⑵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3、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机、生字卡片、色笔。二、说教法为完成本的教学目标,击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句突破,图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中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与上述教法相配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默读)初步感知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
4、层次上进一步认识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内容的领会,达到提高兴趣之效果。三、说教学程序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划分成6个环节:1、导入新: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出现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
5、自由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看同学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的云霞就叫火烧云。板书题:4、火烧云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一,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2、检查预习:⑴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纠正读音。⑵说说主要讲的是什么?3、整体感知:⑴这部分可分为三个环节:①提出学习目标。②带着问题听录音朗读。③感知内容。⑵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思考题:①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这一特点的?②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③作者是怎样
6、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录音,边听边思考,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4、重点深究:这部分又分为两个环节:抓住特点;重点深究。图结合,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内容。因此,学习内容时,我先投影彩图,指导学生了解图意,再结合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回答: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写的,而颜色和形状变化都显示了共同的特点,就是变化多和变化快。于是,我紧紧抓住“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讲读的三个段,边讲边板书:变(多、快)。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从
7、“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找出颜色变化“快”的特点,投影对比句子:⑴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⑵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惊奇、高兴之情,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训练朗读:《火烧云》是一篇质兼美的,应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中心和作者的情感,在熟读的基础上指
8、导学生背诵。朗读要求:⑴第1、2自然段,可把中“了”字的读音适当延长,读成近似“啦”的读音,感情就出了。⑵读第3自然段写颜色变化又多又快,要读出急切的语气,速度可稍快些。⑶读第4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时,随着一种形状的出现到模糊、消失,要读出先惊喜、后惋惜的感情。以上朗读要求不是读前提出的,而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逐步提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