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62740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清代书法理论的碑学审美意识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代书法理论的碑学审美意识剖析 摘要:清代属封建王朝末期,在审美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尤以碑学审美最为盛行。清代碑学文化为现当代书法研究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能够实现古典审美文化的传承及发展,为后世学者提供丰富的科研、创作素材。本文主要分析碑学概念,论述清代书法理论碑学审美意识发展历程,选取部分代表人物进行研究,提升对碑学审美意识的认知及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清代书法理论;碑学审美意识;剖析 1引言 政治社会的没落,并未阻碍清朝书法文化发展。相较于前代,其书法理论著作更加完善,也更具思想性及创新性。清代有很多书法类
2、史书,涵盖内容及发展理论极为丰富,多为散文、书文及直观艺术表现形式。外部社会环境使该时期文化思想变化趋于复杂化,审美意识也发展了相应的改变,于碑学文化研究极为有利。 2碑学概念界定 “碑学”一词,最早提出者是康有为,虽并无明确定义,但是可从其理论著作中窥得一二。康有为的“碑学”自清代以来,多对秦汉、六朝碑版的书法审美意识、书法史官和创作实践等进行推崇。当代,也有部分学者经研究之后,对碑帖概念加以阐释。清代中期之前,历史地位使然,多推崇帖学,其在书法史上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而碑学主张汉、魏、南北朝碑板石刻书法。无论是审美主张,还是创
3、作实践,都善从碑刻中取材,并对其进行模仿。碑学作为一种书法文化形态,非寥寥数语所能概况,不同学者,对其认识和解读存在差别,其对清代书法审美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 3清代碑学兴起的意义 首先,清代碑学的兴起,使书法创新之源更加丰富。康有为最先对帖学的靡弱之风持否定态度,对崇帖提出质疑,并推崇碑学。碑学的兴起使我国书法文化更具活力,名家辈出,很多人都在书法上颇有造诣,而且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次,清代碑学的兴起,挽救了帖学的靡弱书风。清代碑学活动最早起源于民间,尤以隶书成就最为突出。名家学者们纷纷取法碑学,为后期碑帖结合的书法发展奠定了良
4、好的基础。第三,碑学兴起,体现了变的可贵,使我国书法艺术风格更加丰富,有利于后世研究及传承。 4清代书法理论的碑学意识发展 4.1萌芽阶段 依从于前期发展形态,将清末碑学风气作为重点探讨对象。撰写方式不同,使古代碑文创造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自古以来,文人都喜好游览山川盛景,而访碑活动也逐渐盛行起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更有专业从事拓片贩卖的商户,官僚也将碑刻作为一种重要礼品及社交形式。为获得优质碑文,使其原有书法形式不被破坏,很多学者在拓碑过程中,都极为专业。这不仅仅是一种书法表现形式,更是古人意趣品味的象征。清末初期,碑文社会
5、热度极高,利于文化领域碑文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该背景下,学者的书法形式存在差异化特征,其由最初对碑文鉴定,演变为对碑刻书法的欣赏,最终发展为含古拙美的汉碑形式,在书法研究及发展中的价值也日渐凸显。 4.2尚碑意识的出现 该时期,碑学理论的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源于傅山逻辑的“拙与丑”;第二,根源于篆隶传统的“取法乎上”;第三,以“古朴奇崛”,肯定北朝书法审美价值。 (1)“拙美”意识由傅山提出。傅山对自己的笔墨极为爱惜,很少为他人提笔。其秉承的是一种矜持的书法创作态度,耿介而又不失率性。他尤善狂草,字体郁勃洒脱,并未片面
6、强调拙、丑、真率、支离等美学发展形式,而是告诫人们在书法创作中要免于轻浮、巧媚,以将相关审美价值凸显出来。除却理论研究之外,其更是在书法创造中,对该审美意识进行了尝试性应用,对书法创造的本质意义持肯定态度,影响了后期书法形式变革及碑派书风、碑学理论发展。建构传统书法时,融入碑文创造方式,为帖学发展提供了无限契机。 (2)在取法方面,以篆隶为传统根源,将传统书法与新型碑学特色相结合,提升审美认知。隶书讲求圆、瘦、参差。古之大家都以“瘦劲”作为书法常规审美标准。篆隶很严格,稍有疏忽,便会影响书法的整体价值和美观度。该书法传统,使人们对帖
7、学审美内涵具备清晰的认知,推动了清代书法由帖向碑的演变。 (3)“古朴奇崛”,是对北朝碑刻的直观化评价。该时期的书学虽然古意犹存,却也具备精拔粹美的特性。书法作品中已摒弃了专取妍媚的帖学风气,对北朝书法的古朴自然、奇崛变化持肯定和认可态度,使清代书法发展由帖转变为碑,倡导奇崛变化之美。书法家们也多效法北碑。 4.3碑学意识的确立 (1)阮元“二论”审美追求。古风创造及发展在汉魏时期尤为盛行,经学、金石等,在书学创造中应用较为普遍,为碑学思想的确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以传统帖学拓展为目的,使传统单一审美形式发生了改变,为书法研究及
8、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阮元常对碑帖持公允评价,认为不同时期、种类的碑帖都有其各自的特色。他的碑学立场非常分明,提高了书法学家及爱好者对北碑的关注度,并加以效仿。其改变了传统书法审美形态,为书法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