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16017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综述通过对近年来研究新型城镇化的论文进行总结,梳理了中国学界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下载论文网/3/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镇体系;综述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4-000-01 中国城镇化率突破50%大关,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存在弊端,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扩大内需的长期动力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火车头”,为我国赢得后发优势,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
2、的“王牌”引擎。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梳理学者们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定义、内涵和着重点,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对“新型城镇化”的定义研究 张占仓(2010)认为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镇化而言,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相互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单卓然,黄亚平(2013)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以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以追求平等、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为核心目标,以实现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为重点内容的崭新的城镇化过程。鉴于此,可以说新型城
3、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集约、更高效、更绿色、更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过程。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研究 新型城镇化和传统的城镇化有本质区别。单卓然、黄亚平(2013)简明扼要地提出三个内涵,分别是民生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质量的城镇化,笔者也比较赞同此看法。张占斌(2013)认为有四个内涵,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互动;二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倡导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三是构建科学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于小城镇协调发展;四是实现人的发展,致力于和谐社会与和谐中国的城镇化。仇保兴(2012)认为新型城镇化应解决六个方面的突
4、破,一是从城市优先发展转向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二是降低城镇化的高能耗;三是从重数量的城镇化转向更重质量的城镇化;四是减少城镇化对环境的冲击;五是城镇化从放任式转向集约式;六是城镇化从少数人先富转向社会和谐。 总体来看,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集约、高效、科学、绿色、以人为本。这和以往传统的城镇化有本质区别,强调了人的无差别发展、要求城乡统筹、生态文明贯穿全过程。 三、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几个着重点 (一)重质量。新型城镇化必须尽快从片面追求城镇化速度向城镇化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单卓然、黄亚平,2013),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剥离户口所附着的福
5、利功能,恢复户籍制度的本真功能(张占斌,2013)。 (二)土地高效利用。有学者提出要加强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张占斌,2013)。彭红碧、杨峰(2010)认为应该提高提高城镇的空间利用率,开发修建高层建筑作为地上主体建筑,充分挖掘地下空间的潜力等。控制郊区化趋势。 (三)重视行政区划改革。要逐步减少地方政府层级。张占斌(2013)认为中国应该减少地方政府层级,适当增设直辖市,重点建设县级市,推进省直?h,甚至建立镇级市。倪鹏飞(2013)认为要建立适应城市中国的行政管理架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调整行政区划,减少管理层次。 (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新型城
6、镇化要建立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培育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建立区域中心城市,完善小城市功能,调整优化小城镇布局(倪鹏飞,2013)。彭红碧、杨峰(2010)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应当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指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体系构建的重点不一。张占斌(2013)认为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合理引导人口流向和产业转移,逐步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城市群。很多学者都指出我们忽略了小城镇建设,小城镇也能吸纳劳动力。 (五)注重生态。彭红碧、杨峰(2010)认为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一旦遭到破坏,短期内无法复原,我国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弯路
7、。倪鹏飞(2013)认为走绿色发展的城镇化道路,确保生态的自然优美。 (六)产城融合。李克强(2012)在讲话中指出推进城镇化应当坚持城市发展与产业成长“两手抓”。倪鹏飞(2013)认为中国要走产城互动的城镇化道路。要让外来人口在城市站稳脚跟,发展相应产业容纳这些外来人口,实现人和城市的双赢。 (七)人的城镇化。张占斌(2013)和倪鹏飞(2013)认为让所有城镇化人口获得均等的公共服务,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要妥善解决城镇人口的就业安居教育医疗等问题,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新型城镇化注重质量和内涵,政策制定者可以从这些着重点着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