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

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

ID:21414140

大小:319.55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18

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_第1页
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_第2页
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_第3页
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_第4页
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报告人:李露陈曦内容概要民事诉讼证据一、证据的概念二、证据的采纳标准三、证据的理论分类四、证据的法定种类民事诉讼证明一、证明对象二、免证事实(事实推定)三、证明责任(一)证明责任含义(二)证明责任分配一、证据的概念事实说:将证据界定为一种用于证明的事实。材料说:把证据界定为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根据说:把证据界定为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统一说:强调证据内容与形式统一。证据与证据运用证据材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或者法院依职权收集的,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材料。证明手段:是指具体证据材料进

2、入到实质意义上的诉讼阶段后所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证据。定案证据:经过当事人质证并被法院采纳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的证据材料。二、证据的采纳标准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具有客观存在的属性。客观性标准:1.证据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2.证据的必须具备客观存在的形式客观性并不意味着证据是纯粹客观的东西,一切证据都是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结合的产物。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或其他争议的事实具有一定联系。关联性标准:1.这个证据可以证明什么事实;2.这个事实对解决案件中的争议问题有没有实质性意义;3.

3、法律对这种关联性有没有具体要求。合法性标准:1.证据的调查主体必须合法;2.证据的形式必须合法;3.证据的收集程序和提取方法必须符合法律有关规定。三、证据的理论分类(一)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言词证据:指以人类语言为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实物证据:指以实物为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划分标准:证据的实质内容和形式是否具有言词性。(二)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原始证据: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未经中间环节而获得的证据。传来证据:指由原始证据经复制、复印、传抄、转述等中间环节而获得的证据。划分标准:证据内容与案件事实或信息来源之间

4、的关系。(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指能够单独的、直接的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指不能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划分标准: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联方式。(四)本证与反证本证:指对当事人主张的待证事实具有积极的、肯定的意义的证据。反证:指对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具有消极的、否定意义的证据。划分标准:以证明责任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

5、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四、证据的法定分类民事诉讼证明一、证明对象证明对象:即待证事实,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需要用证据予以证明的事实。证明对象范围实体法事实主要事实间接事实辅助事实程序事实证据事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

6、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二、免证事实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的,代理人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但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除外;当事人在场但对其代理人的承认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当事人的承认。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一)众所周知的事实;(二)自然规律及定理;(三

7、)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六)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前款(一)、(三)、(四)、(五)、(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推定的事实推定法律上的推定事实推定(狭义)权利推定事实上的推定“动物界的彭宇案”2012年6月4日11时左右,肖某遛狗行至某小区4号楼5单元时,一只流浪猫与其未拴狗链的狗打斗时将肖某抓伤。肖某认为猫系乔某收养,将乔某告上法庭请求判令乔某赔偿医药费

8、、交通费共计1800余元。丰台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乔某作为流浪猫的饲养人,应当对流浪猫造成他人损害承担侵权责任。同时,肖某未拴狗链即将狗带出,本身也有一定的责任,法院酌定其承担30%责任。乔某不服,提起上诉。北京市二中院终审认为,乔某长期投喂的行为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或占有,一审判决应予以纠正。但是,法院认为被告长期在其家门口公共通道附近的固定投喂行为,是对于公共利益一种不合理的干涉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