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画派的哲学:人的主体性与自我表现

西方现代画派的哲学:人的主体性与自我表现

ID:21405276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1

西方现代画派的哲学:人的主体性与自我表现_第1页
西方现代画派的哲学:人的主体性与自我表现_第2页
西方现代画派的哲学:人的主体性与自我表现_第3页
西方现代画派的哲学:人的主体性与自我表现_第4页
西方现代画派的哲学:人的主体性与自我表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现代画派的哲学:人的主体性与自我表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方现代画派的哲学:人的主体性与自我表现西方现代画派的哲学:人的主体性与自我表现西方近代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是主体性哲学,其基本思维方式是主体一客体式,亦即人与自然、我与非我的对立以及在此对立基础上的统一。这种哲学不同于中国传统不重主客之分的天人合一思想。中西两种不同的哲学观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自我观:西方重自我表现,中国重无我之境。中国的无我之境,是一种和谐高远的精神境界,这是它的优点;但无我之境中的自我被湮没于天人合一一万物一体的一体之中,是一种互依型的自我,缺乏独立自主和自我创造性。西方的自我观不讲高远的精神境界,其自我是独立型自我

2、,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自我创造的精神。本文所要讲的西方现代画,尽管派别林立,异彩缤纷,但大体上是在主体一客体的框架内、在主体与客体两者关系上倚重倚轻之变,其基本趋向则归结为重人的主体性,重自我表现。文艺复兴,特别是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意味着人的自我觉醒和个性解放。在审美意识方面,理想主义(idealism)盛行,绘画领域多以人为题材,自然不过是衬托,这是对中世纪重神权而轻人权的一种反动。例如,法国古典派画家热拉尔(f-gerard,17701837)的名作《普赛克第一次接受爱神之吻》,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描绘了一对少年男女洁白细嫩的

3、裸体之美和爱情之美,把灵肉的结合理想化到了美之极致。.133229.法国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pauldelacroix,17981863)的画作《自由领导人民》,以1830年7月革命的史实为题材,展现了现实中人的热情和自由的精神。但古典派和浪漫派的理想主义绘画多有脱离现实、陷入空想的缺点。从哲学上来说,这是过分倚重主体而轻客体的表现。从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人性,先走一段片面重主体、重自我高扬的狂热道路,也是很自然的。思想发展的实际历程,往往是由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现实主义(realism)画派在19世纪代替了作为现代

4、画派之前驱的理想主义,这就是写实派与印象派(impressionists)绘画。这时,西方现代科学日益繁荣发达,人们对待生活也日益采取科学的态度,重客体,重自然。其在绘画方面的表现便是重视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写实派的法国画家米勒(j.f.millet,1814-1875)和库尔贝(g.courbet,1819-1877)之注重形似,印象派的法国画家莫奈(c.mo,1840-1926)和马奈(e.ma,18321883)之重光和色,其共同点都是采取科学态度,忠实于对客观现实(形、光、色都是客观现实)的描绘。米勒的名作《拾穗者》和库尔贝

5、的名作《碎石工》都是对平民现实生活的如实描写。印象派更是对自然现实物的光与色进行科学的分析,着重从视觉中所得到的光与色的印象来描绘外物,以致画面上尽是光和色,而难以分辨其所画为何物。例如,莫奈的《印象:日出》,只有日出时天空的光与色,根本见不到物象,被人讥讽为印象派,而印象派之名亦由此而来。莫奈描绘过15幅稻草堆,春夏秋冬和朝夕晦明所出现稻草堆在光的变化上各不相同,画面也异彩纷呈。比莫奈较早的马奈,其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描绘穿黑色上衣的两位衣冠整齐的中年男子与一位刚从水中上岸的全裸洁白的女子共坐在绿色草地上。这画面如从意义、内容上

6、追求,似有猥亵之嫌,但在画面上所着力展现的各种色调上的协和,却深深地吸引着鉴赏者。印象派为了摄取活生生的自然界色与光的变化,便一反以前坐在室内凭想象作画的作风,而走到野外的光天化日之下作写生画。印象派把现实主义的科学态度和直接接触现实的态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印象派画作之美,也许只有能鉴赏形式美之慧眼的人才能享受到,那种一味重内容、意义之追求的人,必然会对这种画作感到茫然。就我个人来说,我一向爱好无标题音乐(我在一些文章中谈到这一点),爱好无歌词的乐曲,在这方面,我是一个爱好形式美、爱好纯粹美的人,但我过去对画的欣赏与评论,却总爱注重内

7、蕴一含义。其实,印象派所讲究的光与色之美,与音之美一样,都是形式美、纯粹美,在一定意义下可以脱离内蕴一含义而美。随着时代思潮的进展,写实派与印象派的现实主义片面性日益显露:现实主义画作过分重客体而轻主体,过分重物而轻自我。所谓形式美、纯粹美似乎只能满足感官,而不能满足人的心灵,只有深藏内容、意义的东西才能满足心灵的要求,而这是与主体一自我相联系的。于是由客体返回到主体,由物返回到自我的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画派自20世纪起就应运而生。当然,这种返回不是简单地复原到先前的理想主义的片面性,而是汲取了现实主义的积极方面,融

8、客体于主体之中,融物于自我之中,其特点是重自我表现,以客体表现主体,通过物以表现自我。客体、物在表现主义派的画作中,不是被模拟、被再现,而是被主体化,被自我化。本来,完全脱离主体、自我的形式美或纯粹美,实际上也很难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