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83550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怒江水电开发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怒江水电开发为例
2、第1内容显示中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能源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大问题。我国是水电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开发程度较低。水能是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但是水电开发涉及生态保护的问题。例如怒江,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干流天然落差4848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640万kW,按13级开发方案,规划梯级总装机容量为2132万kW,超过三峡电站的发电量;而且,怒江水电开发条件好,淹没土地和移民少,是我国尚待开发的大型水电基地之一。但是,它的开发涉及生
3、态保护和自然遗产保护等问题,引起各方人士的激烈争论。本文仅就怒江水电站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谈点看法。一、关于河流生命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怒江被认为是我国仅有的两条自然生态河流之一。为了维护它“自然河流”的性质,人们提出“不要在怒江上建坝,保留一条自然河流!”这是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重要理由之一。首先,从理论的角度,人类改变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以时代的性质来看待这个问题。今天,人类栖居的现实的地球,已经不是原来的纯粹自然的地球,而是由人类活动改变了的“人类学的地球”(马克思),或“社会的地球”。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指出,自18世纪晚期开始
4、,地球已进入最新地质时代——“人类世”时期。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既不能脱离自然来看待历史事件,也不能脱离社会来看待自然事件,人、社会与自然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要以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观点看待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现实的世界从自然到人,现实事物从其自然性向社会性发展,这是客观的、普遍的和深刻的发展过程。人类从制造和使用第一把石刀开始,到用火和造火,到现在发明、制造和使用高科技的工具,都是为了同自然作斗争,并在这种斗争中取得更多、更大的利益。文化改变自然,它具有“反自然”的性质。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指出:“文化是为反抗自然而被创造出来
5、的;文化和自然有冲突的一面。每一个有机体都不得不反抗其环境,而文化又强化了这种对抗。生活于文化中的人实现了对自然的统治。我们重新改变了地球,使之变成城市。但这个过程包含着某种辩证的真理:正题是自然,反题是文化,合题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这两者构成了一个家园,一个住所(‘生态学’的希腊语词根oikos的含义就是住所)。从斗争走向适应——这就是当生物学从早期的达尔文主义,发展为成熟的进化生态科学时所实现的重要的范式转型。一种成熟的伦理学也要实现类似的范式转型。一种冲突的伦理——人作为掠夺自然资源的征服者——必须转变成一种互补的伦理:人应以满
6、意和感激的心情栖息于大自然中。”人类文化发展不断加速地球从自然性向社会性发展。这是客观的历史进程。有一种反对干预自然的观点,它认为人类干预自然过程,从而引起大自然平衡破坏,这是人类最大的错误。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人类干预自然过程,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它引起自然界变化,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自然生态系统对人而言不一定是最理想的。但是,人类改变自然,不一定要破坏自然,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劳动,按照生态规律,可以建设比自然生态系统有更高生产力的人工生态系统。这里,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旧有平衡,建立有益于人的新自然平衡。这是世界的进步。当然,依据不正确
7、的价值观掠夺和破坏自然导致严重不良后果,需要调节人类行为,这是另一个问题。其次,从实践的角度,怒江已经不是“原生河流”。虽然我们没有对怒江生命——它的水流、水量、水体和沿岸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实际的对比研究,但是它的“原生河流”的性质已经改变,已经从它的自然性向社会性发展,这是一目了然的。千百年来,怒江两岸的人民,狩猎、采集或垦殖,特别是刀耕火种、陡坡种植的粗放农业发展,两岸生态已经受到严重破坏。在欠发达的情况下,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怒江两岸人民为了生计只好采取这样的生产方式。当地干部认为,在这里的自然条件下,这种生产方式是先进的。我们
8、不能责怪怒江人民破坏了生态,这里是贫穷导致生态破坏——考察团成员(2005年4月参加了水利部“怒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专题调研”对怒江进行实地考察)感到震惊的是,解放50多年了,怒江两岸人民仍然没有过上像样的生活,许多人仍然处于高度贫困的状态,现在需要有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寻求摆脱生态破坏的途径。依据这样的观点,关于怒江,我们认为:第一,维护它的“原生河流”的自然性是不可能的,怒江实际上也已经不是“原生河流”或“自然河流”。第二,维护它的自然性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按照生态规律建造的人工生态系统,可能比原生生态系统有更高的生产力,产出更
9、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完全可能的。这样既对人有利,又对自然有利。第三,问题在于,我们必须作出一些改变,改变只考虑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然的做法。传统文化的发展以不正确的价值观作指导,例如认为只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