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76860
大小:67.6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净化科研学术环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净化科研学术环境论文关键词:科研不端行为学术道德科研评价防范措施论文摘要:科研不端行为正越来越成为科学界的一个焦点话题,并且己经成为影响我国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界定科研不端行为、分析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与治理科研不端行为的措施。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中国科技教育水平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然而,科技界科研道德失范、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屡屡被新闻媒体披露。目前,高校学术腐败现象呈现出不断递增的趋势,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学科建设,阻挠了科学研宄的健康发展,对高等教育事业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因此,对科研不端
2、行为的界定并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是极为重要的。1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美国联邦政府2000年12月通过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OSP)发布了科研不端行为联邦政策,其中对科研不端行为作了如下界定: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准备、实施、整理以及发表等科研环节中出现的造假(fabrication)、窜改(falsification)以及剿窃(plagiarism)行为。美国联邦政策除了对作假行为做出界定和分类之外,还规定了判断作假行为的基本条件:①是否明显背离相关科学研宄共同体的规范;②行为是否具有故意、明知以及草率特征;③是否有充分的证据。中国科协已出台《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专门
3、对科研不端行为做出了具体界定: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宄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剿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表现是: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求职和提职申请中作虚假的陈述,提供虚假获奖证书、论文发表证明、文献引用证明等;侵犯或损害他人著作权,抄袭他人作品;成果发表时一稿多投;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以学术团体、专家的名义参与商业广告宣传等。中科院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六条认定标准包括: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损害他人著作权,包括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剿窃他人的学术成果,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研不端行为,
4、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同时明确界定,在研究工作中非有意的错误或不足,如对评价方法或结果的解释与判断错误、因研究水平和能力原因造成的错误和失误等,不能认定为科研不端行为。2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与社会生活中道德环境恶化现象同样,国内的科研活动中,科研不端行为虽说不上泛滥,但也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些行为不外乎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主观原因科学家缺乏学术道德,不重视学术规范。科学工作者的人品、高尚的科学道德是科学家之魂。科学道德对于科学工作者自身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自律作用
5、不可替代。一些科学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科学知识地运用却忽视了自身科学道德和素质地培养。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中为了得到成果便不择手段,明知是不正确或违法的做法,但是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往往置科学道德、国家法律于不顾,缺乏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缺乏诚实、公正的科学道德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对科学道德和科研精神的无知,是科研不端行为泛滥的内在原因。科学家受急功近利思想的支配,为在科学职业化地位竞争中取胜而不择手段。科学研宄是一个厚积薄发和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果,必须经过多年的积累,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就要求每一位研究人员除了运用正确的方法外,还要能够苦学
6、深钻,持之以恒。在现代,科学的体制化、科学家角色职业化,使得追求真理不再是科学活动的惟一要求,功利性已开始成为科学活动的目的之一。由于科学内部的运行机制是通过奖励系统实现的,谋求独创性的成果,争取社会承认,自然会成为科学家行为内在的激励因素。当科学家有了被社会承认的强烈渴望以后,就难以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科学研究,因此就出现了科研创新中急功近利的现象。急功近利对我国科研创新的危害十分严重,常常导致违反科研设计实验的程序和要求;导致不尊重客观事实,甚至伪造实验数据和结果;导致研究者在研宄创新中对同行封锁信息,不愿合作;甚至导致学术腐败、抄袭、剿窃、弄虚作假的严重后果,使研宄动机扭曲,科学精
7、神丧失。一些科研人员为了申请经费、发表论文、尚位升迁、工资待遇等,忽视了对知识的追求,淡忘了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只热衷于追逐名利,忙于资源的获取、占有和垄断;不在研究和学问上下功夫,而是擅于捏造事实、编造数据、骗取科研经费。科技管理部门揭露不力和有意庇护为科研不端行为的存在提供了“土壤”。一些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在工作中违背职业道德,或是视而不见,不制止、不纠正,或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对某些科研人员予以“特别”关照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