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代科技

解读古代科技

ID:21375560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解读古代科技_第1页
解读古代科技_第2页
解读古代科技_第3页
解读古代科技_第4页
解读古代科技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古代科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解读古代科技“中国高度”作者: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核心提示:中华科技文明,从六七千年前的世界四分天下有其一,到两三千年前占世界半壁江山、一千多年前在世界上一枝独秀、三五百年前仍独领风骚,可以说一直居于世界前列。既然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今天我们在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西方近代科技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将中国古代科技和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传承、移植到当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华

2、科技文明曾“一枝独秀”人类文明的第一个形态是农业文明。在六七千年前,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当时的农业文明就有了一些科学知识的萌芽和原始技术的产生,因为农业文明需要对土壤、阳光、水分等自然条件有一定的认识,四大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如果说,六七千年前世界文明四分天下的话,中国有其一。到了两三千年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相继衰亡,出现了中断现象,而古代中华文明还在持续发展,一直没有中断。这时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崛起了一个新的城邦奴隶制文明,那就是古希腊文明和其后的古罗马文明。可以说,在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华文

3、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交相辉映。那时的世界文明两分天下,中国有其一。到了一千多年前,即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攻占了罗马城,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封建时代开始。从那时到14—16世纪文艺复兴之前,大约一千年左右,欧洲是政教合一的封建时代,宗教裁判所可以仅仅因为布鲁诺信奉哥白尼的日心说这样一个科学学说,而把他视为异端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因此,欧洲中世纪的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受到了极大阻碍,史称“黑暗的中世纪”。而在这一千年,中华文明在大踏步前进,独具特色的农学、中

4、医药学、天文学和筹算数学这四大传统科学体系取得许多领先世界的光辉成就,以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这四大发明为标志的传统技术更为世人所称道。正如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1900-1995年)在其7卷本34分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英国另外一位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1901-1971),在为其《历史

5、上的科学》中译本所写的序中说:“中国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已经可以看出,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从希腊的抽象数理科学转变为近代机械的、物理的科学的过程中,中国在技术上的贡献指南针、火药、纸和印刷术曾起了作用,而且也许是有决定意义的作用。我确信,中国过去对技术的这样伟大贡献,将为其将来的贡献所超过。”因此,中华科技文明,从六七千年前的世界四分天下有其一,到两三千年前占世界半壁江山,到一千多年前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在近三五百年前仍是独领风骚,可以说是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传统文化闪耀着“科学精神”有一种观

6、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从何得来?上述李约瑟、贝尔纳等人对中国科技的评价岂不成了虚妄之辞?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儒家的“六艺”教育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中,如《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

7、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诗经》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为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亲笔书写了十字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现在中山大学的校歌中还有“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的歌词。这十个字源自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即获取信息、提出问题、逻辑推理、检验结果、

8、躬身实践,完全符合认识过程和研究科学的方法。作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大学》,有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本来是古代知识分子人尽皆知的话,可惜后人多引后半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忽略了前半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前半段指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格物致知”为知之始,“诚意正心”为行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