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68785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7
《中国古代科技之迷专题解读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科技之迷专题解读作业(1)思考题:1简述西周欹器的力学特点,你从中领悟到什么?(一)力学特点: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二)领悟:大圣人孔子将“欹器”的“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力学特征引入到治国之道和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中来,告诫人们应该努力做到中而不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古代鲁国之君把这奇异的容器视为国宝,放在宗庙中作为“座右铭”,目的是要提醒自己,为人处事要不偏不倚,适可而止,不可过分,以防“满而覆”。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也把它当作“座右铭”放置在案前或显眼地方以为戒。联系实际我认为欹器主要给人以下两个启示。第一,“满招损,谦受益”。这是欹器给
2、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如果器皿不是空的,就盛不了东西,欹器不是空的,也不能汲水,人也是如此。人不但要虚心学习,而且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一句话,做人要谦虚。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认识,有的放矢。第二,以民为本,为民谋利。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与人君,或统治阶级的关系就像水与欹器的关系。没有水,欹器就无所作为,成为废物,只有水,才能使欹器运动起来,且到了适中的位置,欹器就会自动摆正而不会倾覆。可见,只要以民为本,为民谋利,顺应民意,情系群众,想为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
3、、办实事,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相反,如果与民争利,没有公平正义,失去了“中则正”,那么,就会不平则鸣,甚至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导致水将欹器倾覆!2简述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你对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的阶段性结论有何看法?(一)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天文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我国是天文观测记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记录的资料也最多,其内容之广泛在世界文明史中是罕见的。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天文学的萌芽阶段。当时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太阳升落、月亮圆缺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时间和方向的概念,从考古发掘着,半坡民族的房屋都向南开门,一些氏族的墓穴也都向着同
4、一个方向。人们还在陶器上绘制了太阳,月亮乃至星辰的纹样。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天文学逐步得到发展。相传在夏朝已有历法,所以,今天还把农历称为“夏历”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商代将一年分为春、秋两个季节,平年有一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商代甲骨文中还有世界上关于日食、月食的最早记录。西周已设专门人员管理计时仪器和进行天象观测 春秋时期,人们已能由月亮的位置推出每月太阳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十八宿体系 根据《春秋》一书的记载,当时已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在同一书中还记有“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学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
5、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我国天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战国时期的甘德、石中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后人将他们的著作合在一起称为《甘石星经》。随着天文观测的进步,人们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使天文学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秦汉时期,天文学有了长足进展。全国制定统一的历法。西汉武帝时,司马还参与改定的《太初历》——具有节气、闰法、朔晦、交食周期等内容,显示了很高的水平。这一时期还制作了浑仪,浑象等重要的观测仪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特别是两汉时期,在天文学理论上,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逐步深化。先是提出“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
6、居于内”,即将宇宙比喻为鸡蛋,地球如同蛋黄浮在宇宙中 进而又有人提出“宣夜说”,认为“天没有固定的天穹,而是无边无涯。”这实际上是说宇宙空间是无限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学仍有所发展。祖冲之在刘家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完成了《大明历》,这是一部精确度很高的历法。隋唐时期,又重新编定历法,并对恒星位置进行重新测定。一行、南宫说等人进行了世界上最早对子午线长度的实测。人们根据天文观测结果,绘制了一幅幅星图。欧洲直到1609年望远镜发明以前,始终没有超过1022颗星的星图。宋元时期,制造、改进了许多天文仪器。北宋苏颂等人的“水运仪象台”以水为动力,带动一套精密的机械
7、,既可观测天体,又可演示天象,还能自动报时,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种。元代郭守敬制的简仪等在同类型天文仪器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还创造了中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授时历》,定一年为365•2425天,这和现行公历——格里高利历是一样的,但比格里高利历早了300多年。明朝前期,天文学没有什么进展。明中期,欧洲传教士带来欧洲天文学知识,促进了中国天文学进一步发展。徐光启等人翻译了一批欧洲的天文学著作,并制作了一些天文仪器,安装在北京天文台。清建立后,在中国的传教士又督造了六件铜制大型仪器,这些仪器保存至今。清代学者在天文学理论上也取得一些突破,如在《仪象考成续编>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