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64800
大小:69.0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1
《试论产学研合作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产学研合作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论文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不可回避的命题,文章从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内涵出发,分析了服务装备制造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优势与难点,探讨了对接产业基地、校企深度融合、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措施。[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明确了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作为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因素之一,一直是高职教育界关心的焦点。因此,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人才
2、培养模式改革就成为高职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一、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内涵1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含义。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包括三层含义: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目的是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实现学校培养与生产需要的“零距离”衔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目的是掌握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跟踪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院的科研实力;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目的是适应产业生产需求,加快应用技术推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2基于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
3、式具有开放式办学的特征,就是让社会参与办学,既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对学生进行生产实际训练,是学校与社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有以下四个实质性要求: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以“岗位”或“项目”为结合点,将理论学习同实践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才的培养过程处于学校和企业、学校和社会两种环境下协调进行;把完成教育任务、培养人才和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统一于一个过程之中;使理论学习和实践密切结合,融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二、服务装备制造业的高职院校进行产学研结
4、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优势与难点1优势。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是由具备条件的省部属中专校升格而来,长期以来,都有依托行业办学的基础。这些院校在当时的行政规划和行业领导下,一般都有如下特点:布局在装备制造类企业高度密集区;与区域内企业联系紧密;早期优秀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区域内的强势企业,并成为企业的中坚;在区域内有一定的社会声誉。另外国家明确了装备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地位,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XX]8号)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行业发展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必将带
5、动服务装备制造业的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PCO2难点。随着产业升级,现在的装备制造类企业具有产业链长、技术密集、工艺复杂、协作配套紧密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克服以下难点: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细化实施问题;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及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问题;整合社会资源,寻求利益平衡点,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育人才问题;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协调发展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以此作为突破口,采取的改革措施才具有普遍意义。
6、三、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措施1对接产业基地,创新“实境教学、学训三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境教学”指课程在校办工厂、理实一体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真实工作情境中开展。“学训三合”指三年三阶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与订单培养相结合;专业关键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利用学院周边的产业优势,结合原有的办学经历,逐步形成服务区域内优势产业的专业特色。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与区域内“明星”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对应素质与能力要求,企业全程介入,将公
7、共学习领域渗透到专业认知实习和专业通用能力培养过程中,专项学习领域渗透到校内专项实习、生产性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重点体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放性特征,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从而设计出对接产业基地的“实境教学、学训三合”人才培养模式。2校企深度融合,构建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学习体系。首先,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实现三年三阶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第一阶段(一、二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工业实训中心和相关企业,开展专业认知实习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三、四学期)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
8、外实训基地交替实训;第三阶段(五、六学期)在校办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单位分别进行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其次,在真实岗位上,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半年顶岗实习与订单培养”三种模式结合。充分利用校办工厂及合作企业资源,开展两种途径的岗位能力培养:一是在校中厂进行校内生产性综合实训后,在合作企业工作岗位上按照生产任务进行“顶岗实习”;二是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完成前四学期培养后,根据合作企业需要,灵活调整第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