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大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与思考

ID:21361120

大小:61.9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1

试论大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试论大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试论大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试论大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试论大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大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拭论大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摘要:大学语文是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通过开拓学生的时空视野,引导学生走入作品,感受作品,在审美熏陶中思考人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生活,不但有利于唤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精神层次和做人的境界。论文关键词:大学语文;时空视野;陶冶性灵;写作实践大学语文到底是不是鸡肋?大学语文宄竟应该怎么教?……类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事高校语文教学工作者。而学生把大学语文戏称为“高四语文”,并产生了“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厌学情绪。这种状况与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

2、语文课”,以及XX年教育部高教司发文提出“大学语文课程只能进一步加强,而不可忽视、削弱”的初衷显然是背道而驰的。造成大学语文如今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高校功能和评价机制的偏颇,我国高校重外语轻母语的情形非常严重;其次,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和应试教育使不少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大学语文教师在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缺乏新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再次,以社会大环境为背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侧重功用性的教育思想,学校和学生都重视有实际功用的课程,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多侧重学生的审美教育、人文素养等,与社会现实环境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在短期内感受不到效果,故而

3、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当然,大学语文的定位、功能,以及教材编写的混乱等等,也都是制约大学语文蓬勃发展的因素。由于各种因素的困扰,大学语文短期内要摆脱困境,迸发其令人欣喜的活力还是相当艰难的,但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扬长避短,使大学语文在步履维艰的发展道路上呈现它的魅力。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即由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挂帅,组织中青年教师参与大学语文教学,最终使高等语文成为一个学生排队抢着上课的教学品牌,并在XX年被列入北师大非中文系的文科本科生的必修课。在成功的教学实践中,王宁教授提出了自己对大学语文的认识:“(大学语文)是文理

4、科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要让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进校就懂得,一个大学生比中学生不止是进一个门出一个门的简单问题,而是在本质上的跨越,首先是人文修养上的跨越,从此后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灿烂文化自觉学习、自觉鉴赏、自觉体验、自觉奉行的有修养的中国人。”笔者近几年一直从事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也一直在思索大学语文的教学如何摆脱高中语文教学的阴影,重新唤起修课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活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母语学习的积累,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增强他们对母语即民族文化的情感与责任心,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潜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开拓学生的时空视野,引导学生走

5、入作品,感受作品,在审美熏陶中思考人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精神层次和做人的境界,以无用之学达到有用之境。一、拓展学生的时空视野笔者所在的院校为理工科为主的综合院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面对的是非中文系的本科生。尽管这些学生并非一流高校的高材生,但经过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语文教学的一些重要元素他们已是耳熟能详,如果仍然按照原先的字词句分析之类去讲解,非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厌学。因此,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新鲜感,引起他们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而拓展他们的时间和空间的视野,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如,在大学语文的第一堂课上,笔者首先讲大学语文

6、的重要性,似乎有些老生常谈,但笔者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本国的悠久历史和汉字文化,以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笔者用PPT课件展示了中国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朝鲜李朝用汉文写成的国王大事记《朝鲜李朝实录》的截图、韩国现存的一些汉字文献和遗迹,并截取了朝鲜李朝文人模仿中国神智体诗写成的优秀诗歌,给学生讲解中国文化以及汉字对朝鲜半岛的深远影响,通过分析神智体诗让学生了解到汉字的线条、大小、疏密变化的处理,以及书写发生增减、正斜、顺逆、明阳等视觉差异的变化所产生的奇妙效果,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到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这些图片的展示和讲解即是力图让学生打开空间的视野,不但知道中国,而且知道中国

7、与周边国家的渊源,产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能够自觉地保护、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再如,在节选的《大学》篇目中,笔者讲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一段时,在“格物”与“致知”的讲解中,将古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与现代人的研究、利用天地、探索宇宙结合分析,让学生耳目一新,深深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厚重博大,并有一种历史的视野。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乃是其喜爱大学语文的良好开端。二、陶冶与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