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60260
大小:7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摘要]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大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讲。文言文教学,不仅是传授基木的语文知识,而是通过语文教学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播人类文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文言文的重要意义,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学好文言文。[关键词]初中生;文言文;教学;策略文言文教学不仪是传授基木的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文言文教学,传承博大精深的屮华传统文化,传播人类文
2、明。作为现代屮学生要通过文言文学习,领略其伟大。身为语文教师掌握教学策略,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需要,也是肩负传承人类文明使命的重任。一、让学生懂得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增强求知欲由于学生初识文言文,觉得晦涩难懂,便产生畏难情绪。首先,从阅读理解上产生障碍,形成抵触心理;其次,一些学生认为文言文离我们太久远,很难产生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言文是记载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史书、古典文学、制度、典籍里蕴藏着丰厚的中国文化,包含着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及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搏大的思想。如司马迁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
3、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它是历史、文学的统一体,是文学的历史,又是历史的文学。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体百科全书式著作,世人称为“屮国科学史上里程碑”。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他们都是用文言文传承下来。文言文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翻译者的理解程度不同,会使原意发生变化,如果致力研究古代科学著作、兵法理论,必须深入读懂原文,因此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要领至关重要。二、从寓言故事、历史典故入手,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习文言课文之前,先找一些易懂的,学生熟知的文言文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如《刻舟求剑》《郑人
4、买履》等,让学生试读分析其中的含义,然后把故事复述出来。因力没有强调掌握什么文言词语和句式,学生凭感性学习,不会产生厌烦心理,逐渐地接触教材中的文言文,学生也不会冇抵触情绪,以后的学习就会渐入佳境。可见凡事不可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就会爱上文言文学习。三、精心设计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己经迷上文言故事、典故之后,教学时每一课的导入就显得至关重要,好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始终对所学内容保持浓厚的兴趣。我在导入时是这样做的:1.利用熟知的成语导引在教《桃花源记》时,我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来导入,学生兴趣盎然。我还顺势由“源”的字形引出课文,总结全篇时候又回到了
5、这个成语,并再次重提“源”的字形。后来发现学生在书写“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时很少有人出错。以后,遇到学习的篇章中成语比较重要的,我就沿用此法,效果一直不错。1.利用名言警句导入名言警句具有语言精练、含意深刻的特点。初中文言课文中有不少名句,用它们来导入,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加强语言积累。如教学《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时,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导入;教学《爱莲说》时,用“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导入;教学《岳阳楼记》时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导入;教学《马说》时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导入。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既吸引了学生,又成为学生学习时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许多名言警句
6、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以其导入及加深认识,又起到德育作川。2.利用故事引入课文《聊斋》《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著作家喻户晓,在学习相关的课文时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引导学生互动探宂,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以学习《出师表》为例,学生自我理解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对所表达的瓜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把“三顾茅庐”这一成语和故事情节人物联系到一起,学生不仅对成语的含义加深了记忆,更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加深了理解。1.由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导入用生动简洁的语句高度概括描述作者的生平特征,引起学生的猜想或共鸣,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如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时,我就
7、准备了这样一段导入语:“他,才华横溢,诗歌闻名遐迩;他,少年及第,志在兼济天下;他,性格率真,为人正直豁达。因为有才,他深受皇帝器重;因为敢于革新,他遭到贬谪;因为讥讽权贵,他二次被贬;因为豁达,他能在被贬谪的二十三年里淡然处之,并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一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墙头万木春’”学生马上就知道了他是谁,并且对刘禹锡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导入方法很多,其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