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ID:21358949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_第1页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_第2页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_第3页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历史条件——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②政治上:国民党反动政府已推翻;③思想上: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④人心向背: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成立过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⑴中心议题:是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⑵主要内容: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国家性质及各方面政策的总原则;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

2、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④决定改北平为北京,定为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⑶、意义:初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2、成立——⑴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内容: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⑵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①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3、,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国际意义: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追歼残敌、统一大陆: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全国领土全部解放。  2、抗美援朝——①背景目的: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以美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威胁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过程:1950年10月,彭德怀率中国

4、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美国被迫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以美军的失败而告终。③意义:沉重打击了美帝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土地改革——①、原因: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的要求,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②、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③、特点: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这有利于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5、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孤立地主阶级。④意义: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4、镇压反革命运动——原因:反革命分子的破坏,威胁新政权。成效:基本上肃清了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社会秩序空前安定,有力配合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5、“三反”“五反”运动——原因:不法资本家的猖狂进攻;贪污浪费现象的出现。内容:三反是在国家机关和企业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是在私营企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意义: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

6、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五反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1、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形势——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族的大肆搜括;内战的严重破坏。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及作用:⑴、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7、革命双重性质。、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稳定物价,经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使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统一财经,初步确立了以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经管理体制,实现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到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经开始好转。⑶、合理调整工商业——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⑷、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在农村,土地改革后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工矿企业,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提高农民和工人的积极性

8、,促进生产发展。  3、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意义: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4、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中的劳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鞍钢工人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