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30628
大小:2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1
《学前班拼音dtnl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前班拼音dtnl教案 汉语拼音对普及识字以及初等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它也为语源学汉语与其它语言的比较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观察课本第八页的四副图画,看看都画了什么 尝试拼读dtnl与相关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练习朗读儿歌《轻轻地》,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尽量读会。 仔细观察13页图画,根据图画内容编故事讲给家长听,把儿歌读给家长听。 1、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乐于拼音 2、认识5个生字“大米、土地、马”,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会读儿歌。 3、初步学会朗读音节句,懂得词语连读。 4、认识“大、米、土、地、马”5个生字,并能在一定
2、的语境中使用。 5、让孩子初步懂得尊重并珍爱生命、与自然或他人和谐相处。 1、重点:练习dtnl与韵母的拼读,掌握拼读方法(拼音的正确拼读是整个拼音教学的重点) 2、难点:练习dtnl与韵母的拼读,掌握拼读方法。 dtnl和5个生字的字母卡片、ppt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导看情境图 ⑴显示画面 师:瞧!这是哪部名著里的人物他们是谁呀正在干什么 ⑵学生小组讨论: ①孙悟空的表情怎样 ②哪吒心里在想什么 ⑶谁来学学孙悟空的样子(大家评议) ⑷谁来把哪吒心里想的告诉大家(大家评议) 2.引导听语境歌 ⑴师指图说语境歌:
3、悟空本领特别大, 天兵天将全不怕, 打败哪吒三太子, 乐得悟空笑哈哈。 ⑵课本显示拼音语境歌: tādeběnlǐngtèbiédà, ①师:看谁的本领特别大,能把这些拼音全读出来 ②学生看,试读。 ⑶师: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小朋友一定知道,这节课要学习哪些新的拼音字母(生答后,板书课题。) 二、学习声母d和t (一)认清形,发准音 1、学习d ⑴显示“座钟笔筒图” 师:小朋友,你们都很聪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的样子很像我们今天要学的那一个新字母呀 ⑵我当小老师 师:谁来当小老师,帮助大家会读“d”那这个新字母会十分感谢你,愿意和你交好朋友! (
4、个别学生上台看大屏幕范读,其他学生跟读三遍。) 师:还有谁想来试试你怎么会读的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指名读,纠正发音。) ⑶同桌互读,共同正音。 ⑷学生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⑸课外延伸,能力提高。 师:学会了“d”的发音,想想看,你以前听过、看过哪些字里有“d”这个音呢 3.同法自学t (二)正确书写 1.学习d的书写 ⑴过渡:小朋友的本领比孙悟空还要大,不用老师教,自己就学会读d和t了。你们看,孙大圣在朝你笑呢!不过,他接下来还要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正确地书写d和t这两个字母。他摘了许多仙桃要奖给写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呢! ⑵比一比,看谁能得到仙桃。 师:
5、你是怎么记住d的写法的 师在小黑板上强调d的笔顺,学生书空:d→cd 师说顺口溜强化记忆:有头向上升,有尾向下拖,没头没尾中间坐。学生在书上描红。(两遍) 2.自学t的写法 三、学习dt与aeiu的拼音 1.出示:d—a→t—a→ d—e→t—e→ d—i→t—i→ d—u→t—u→ ⑴师:谁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拼读方法来读出dt与单韵母aeiu的音节 ⑵学生自由练习,同桌互练。 2.幻灯片中闪现: dadedidutatetitu 学生拼读,师注意纠正读错的音。 3.指名读,幻灯片中闪现哪一组,就拼读哪一组,拼读正确的被称为“拼读大王”。 四、巩固练习
6、(找字母游戏) 学生将bfdt四张卡片放在桌上,老师读字母,看谁第一个找对卡片,领大家齐读三遍。 五、作业 1.好朋友之间互相检查dt的发音。 2.抄写dt各四遍。 3.搜集生活中与dt相关的音节,继续练习拼读音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字母卡,小组竞赛,比比哪组学生掌握得好。 2.接读顺口溜:(说得好的奖小红旗。) 座钟笔筒ddd 时装模特ttt …… 二、学习声母n和l (一)认清形,发准音 1.学习n ⑴显示哪吒出关图,学生观察:谁在干什么 师:哪吒的“哪”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哪个字母的读音和像啊 学生齐答, ⑵师:这个音很难读,谁
7、能把它读准读好,那哪吒小哥哥一定夸奖你的,谁来先读 ⑶我当小老师 个别生试读, 师纠正发音:把嘴型放在d或t上,声音从鼻子里发出来,n是后鼻音。 ⑷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查,体会鼻音。师巡回检查,个别辅导纠正。 ⑸指名读,开火车读,哪吒对读得好的大声说:“你真棒!” ⑹记字形 ①一分钟记字形。 ②交流识记方法。 ③归纳方法: 哪吒出关nnn 一个门洞nnn u字倒写nnn …… 2.学习l ⑴显示小丑顶小棒图。学生观察:谁在干什么 ⑵师:你们看,小丑鼻尖上顶的小棒的样子很像今天我们要学的哪一个字母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