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20317
大小:7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1
《明清时期的海外移民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清时期的海外移民原因分析明中叶至清初,移居到东南亚的华民,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印度尼西亚的巴达维亚、万丹,马来西亚的北大年,逞罗的大城等地。到日本的移民,主要居住在长崎、平户。引导海外移民的因素有很多,下面简单介绍政治与文化方面。一、政治因素明清社会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面对新出现的各种经济社会的新现象,日趋僵化的政治体制仍在拼死挣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越来越阻碍社会的发展,对于海外移民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首先,明清两朝都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如雍正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2、,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致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封建统治者认为农业才能创造生活资料,而工商业只会令人堕落,同时也会危害国家的稳定。因此,对于商人总是索取苛捐杂税,使生产成本上升,打击商人的投资热情,从而阻碍了手工及时的进步。另外统治者也希望把人民锁在土地的枷锁上,限制其转入工商业做自由雇工。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有些商人不得不转移到国其二,明清两朝反动的民族压迫政策。明初朱元璋打着光复中华正统的旗号来对元朝势力进行作战。在残元势力
3、较强的西南地区,明朝进行十多年的征服后最终胜利。然而,紧接着就是对敌对分子的残酷迫害,大量元时的当地显贵受到无情的打击,如郑和家族。除了进行武装反抗之外,很大部分逃难到临近的越南、缅甸等地。清军刚占领南方时,对于复社之类的抗清组织进行大屠杀,比如80万人的“扬州十日”和使嘉定一片废墟的“嘉定三屠”。明朝的遗老遗少为了躲避清军的屠杀,不少乘船逃往海外。如永历帝流落缅甸就有不少随员。台湾郑氏集团覆灭后,不少士兵逃亡东南亚。如明钦州龙门总兵杨彦迪、高雷廉总兵陈上川率3000人移居原柬埔寨东浦地区,是清代广西海外移民中
4、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第三,明清实行禁海政策对东南沿海的经济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明初,出于倭寇的横行,不许渔船出海,“禁濒海民私通外国”,“禁止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一方面,限制了向海外迁徙的自由,使规模大幅度下降,相反的,为了躲避重罚,已到海外的国人必然因不得已的因素而定居当地。康熙时期的南洋禁海令其中就有阻止定居南洋的华侨归国之意。禁海后,“即本鱼虾之利与广东贩米之商,漳州白糖诸货,皆一切禁罢。则无尤有所于通,衣食何所出?如何不之相率勾引为盗也?”①沿海经济日
5、益凋零,外贸萎靡不振,沿海居民很多都沦为海盗,并从事非法的走私贸易。有的勾结外敌攻城略地,掳掠人口,这样就出现了被贩卖到国外的移民。最后,清朝统治者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和体现中华上国,雍正初年,清政府留规定所有出洋者三年内必须回籍,超过期限的一概视为“甘心异域”,永远不得回国.很多人因此定居海外。②一方面,迁徙海外的人员组成主要是汉人,符合满清的排汉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明清时期沿海复杂动荡的局势,清朝统治者害怕海外移民与西方殖民者和倭寇残余等外国势力相勾结。这样的政策就造成部分远赴海外谋生不得不留在当地。二、
6、文化因素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人都有一种深深的乡土情怀,这本移民海外背井离乡是格格不入的。但在东南沿海特殊的环境下却表现的不同。部分沿海居民的海神信仰。元王朝重视海上贸易,航海贸易需要海上保护神。元代妈祖信仰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妈祖,原名林默娘,以女巫身份进行活动死后成为“通天女神”,后来经过宋元统治者的渲染,逐渐成为各地航海者崇拜的女神。“惟圣妃神灵赫,凡航海之人,赖以为司命。”由于妈祖文化本身有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沿海居民在移民海外的过程中受到这种信仰的感染,成为进军海洋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崎唐人从事着海上贸
7、易,妈祖自然是他们信仰的航海保护神。他们在自己的航船上,供奉着妈袓神像,随时祭拜。南明永历八年(1654),福建黄檗山万福禅寺住持隐元隆琦(1592-1673)率领徒众三十多人,乘坐郑成功部属的贸易船,6月21日从厦门出发东渡,7月5日抵迗日本长崎。当时随行的隐元弟子大眉性善(1616-1673),在诗中记述了东渡的艰险和到迗的欢喜,也提到了船上祭祀妈祖的情形。大眉的三首诗作如下:《甲午秋东渡舟中作》四望虚明水接天,扁舟一叶御风前。若无方寸定针法,任是神仙也罔然。《见山》遥望云头一点乌,满船拍掌尽欢呼。敲锣擂鼓
8、献神纸,笑杀西来碧眼胡。《到岸》放下风帆泊晚汀,千家灯火出相迎。细思大海风涛恶,说似石人也胆惊。从大眉的诗可以看出,在风高浪恶的茫茫大海,妈祖是心怀不安的人们真切仰赖的安全保护神。正是这种共同的信仰使得海外移民能更快取得当地民众心理上的认同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移民更多的无奈和悲苦,在重重险阻中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惜背井离乡,踏上一条不知归途的路。可见,不管统治者的政策如何变化都是与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