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

浅谈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

ID:21318783

大小:74.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_第1页
浅谈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_第2页
浅谈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_第3页
浅谈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_第4页
浅谈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方式,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意识形态功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与发展,教育与互联网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家也非常重视在新媒体语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201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

2、划,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这为开展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了强劲动力。本文基于对云南民族大学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交流、访谈和全校范围内的师生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还原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反思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特点、大学生喜闻乐见、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路径。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的式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一批又一批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

3、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断涌现。但在今天,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随着国际环境、国内社会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日益复杂。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遭遇以前从未碰到的困境与难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挑战,(一)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造性。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通过"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向大学生灌输理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受到削弱,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展示。对云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认同度

4、不高,有56%的学生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形式呆板,令人缺乏兴趣;超过74%的学生迫切希望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能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进行创新改革。由此可见,传统的老师独自讲授、学生低头记笔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缺乏学生的认同度了。(二)学科地位相对较低,难以引起学生重视。就高校而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相关课程历来不受学生重视。与其他专业必修课不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修的公共必修课。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性不足,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5、育同大学生现实利益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当前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学生日益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在知识的获取上也日趋功利化,他们更希望获得那些对他们的工作、生活有实际帮助的知识和能力,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等"大道理"则往往不屑一顾。调查显示,近40%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有过逃课的情况,只有不到10%的学生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认真听讲。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中受到一定程度的轻视,多数学生认为这些"大道理"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也产生了质疑。(三)课堂缺乏活力,感染力不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这对于渴望

6、新鲜事物、追求个性张扬的大学生,尤其是"95后"大学生来说,与老师之间的巨大代沟是必然存在的。他们常常觉得那些"爱讲’大道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难以理解,因此就更不愿亲近了。调查中发现,有57%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吸引力,应当减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有近90%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语言乏味,缺乏感染力,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一)社交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近期,中国互联网统计中心发布的第三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

7、到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从社交用户平均每日接触互联网的时长来看,整体上网时长、手机上网时长在6小时以上的用户分别占36.9%、22.8%。由此可见,社交网络已成为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们获取信息资讯、收集学习素材的重要渠道。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已曰益为大众所接受,大学生更是其中的主力军,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我们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一方面,大学生猎奇心理强,但辨别力不足,社交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必然会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