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入户抢劫”

再议“入户抢劫”

ID:21304359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再议“入户抢劫”_第1页
再议“入户抢劫”_第2页
再议“入户抢劫”_第3页
资源描述:

《再议“入户抢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再议“入户抢劫”

2、第1199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刑法》作出修订,其中针对“抢劫罪”增加规定了八种加重处罚的情节,“入户抢劫”便是抢劫罪的加重处罚情节之一。由于修订后的《刑法》对“入户抢劫”的规定语焉不详,司法实践中对什么样的情形才能被认定为“入户抢劫”莫衷一是,引发了诸多争议。实际操作中,怀抢劫故意而进入户内实施抢劫,以及在户内进行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时,为抗拒抓捕等原因而使用了暴力的转化型抢劫,此二种情况都被认定为“入户抢劫”已成定例,但对合法入户后临时起意所进行的“抢劫”又应如何定性仍未有统一的认定标准。2000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关

3、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了“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对于入户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户抢劫。”不难看出,最高法对“入户抢劫”的理解是“先有抢劫之故意,后有进入户内抢劫之行为,或者在户内实行了转化型的抢劫行为”,而将合法入户后临时起意实施的抢劫行为(有学者称此种情形为“在户抢劫”)排除在“入户抢劫”之外。从表面上看来,《解释》是明确了“入户抢劫”的认定标准,具有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但是这个关于“入户抢劫”的解释是经不起推敲的,其不但让《

4、解释》的内部逻辑显得凌乱,而且出现了以《解释》之意思解读《刑法》,《刑法》当中对“入户抢劫”的规定便显得不合情理,甚至突破《刑法》现有刑法理论约束的不正常现象。一些学者曾述及,《解释》对“入户抢劫”的解释是着重对“入”字的文面理解,同时注意其与“在户抢劫”的“在”字进行比较,所以才会出现象现在的将“在户抢劫”排除在外的司法解释规定。如果上述所言为真,那我们不妨回看一下《解释》里的其他规定。《解释》第二条规定,刑法规定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也包括对运行途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实施的抢劫。《解释》第三条规定,抢劫正在使用中的银

5、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的,视为“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上面引述的规定可以明显地看到,《解释》对“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之“上”,和对“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之“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等文字均采用了扩大解释,扩大了上述概念的外延。那末为什么唯独要对“入户抢劫”的“入”字作限制性解释?非要将其限定为“怀有抢劫故意而进入”不可呢?可见《解释》的内部逻辑关系并不一贯,解释技术过于粗糙。《解释》未能清楚回答上述疑问,于是有人认为,以合法理由进入他人住宅,突发抢劫(例如甲家小孩被乙家小狗咬伤,甲父进入乙家要求赔偿,甲、乙争吵不下,甲一气之下,暴力抢走乙家

6、贵重财物),其主观恶性及客观影响都较其他几种“入户抢劫”行为为轻,故应按一般抢劫罪处理,不宜视为入户抢劫。另一方观点却认为,不论入户前有无抢劫故意,只要入户后抢劫的,就是入户抢劫,因为入户后临时起意抢劫,同样严重破坏被害人对家的安全感,其危害性并不比持抢劫故意入户的小。双方见解各有其合理的成分在内,一时难以定论。本文尝试从现行《刑法》的立法意图及立法技术上来重新分析问题。首先,修订后的《刑法》增加“入户抢劫”作为为抢劫罪的加重处罚情节,立法意图是为了加强对“户”(词典里“户”即“私人住宅”之意)的保护,自无异议。而按《解释》的规定,合法入户后临时起意的抢劫却不

7、能按“入户抢劫”处理,同一刑法对同类法益却作不同程度的保护,未免有失公平。如果简单地按字面地将“入户”限定为“怀抢劫故意而进入户”是当初真实的立法意图的话,那么这种立法意图是否有作出修正的必要,亦不无商讨之余地,已如前述。更何况,单就“入户”的字面理解,其本身就是一个外延颇为宽广的汉语组合,“有故意地入户”、“无故意地入户”都是“入户”,如果说《解释》是按“入户”的字面理解作出解释的,那么这种解释不仅对“入户”这个汉语组合进行了断章取义,而且亦对立法意图进行了断章取义。其次,无论是在户内进行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因抵抗而转化为抢劫行为,还是合法入户后因受刺激而突发

8、抢劫行为,从刑法理论而言,这些都属于“临时起意”的犯罪行为。“临时起意”犯罪的主观恶意要较“预谋”犯罪的为轻,处罚亦应相对从轻、减轻,这是刑法学上的一个重要学说。“临时起意”犯罪理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激情杀人罪”,激情杀人是指杀人者出于一时愤怒或情绪失控,在丧失理智的情况下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的犯罪行为。正是由于激情杀人是临时起意,并非事先筹划和熟虑的图死谋杀,所以美国多数州的刑事判定法中将此类杀人罪划归为二级谋杀罪,对其最重的刑罚是终身监禁而不能适用死刑。这是外国法在刑事立法技术上的细致,使得区分“预谋”犯罪与“临时起意”犯罪成为可能,并在实践中显示出该刑法理

9、论极大的社会价值,其积极意义是值得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