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画用笔的“笔力”问题

浅谈书画用笔的“笔力”问题

ID:21299659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书画用笔的“笔力”问题_第1页
浅谈书画用笔的“笔力”问题_第2页
浅谈书画用笔的“笔力”问题_第3页
浅谈书画用笔的“笔力”问题_第4页
浅谈书画用笔的“笔力”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书画用笔的“笔力”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书画用笔的“笔力”问题:唐张彦远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他在此强调了用笔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用笔不仅仅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技巧和手段,还是中国绘画的根本之法。“笔力”也称“骨力”。书画家全身精力贯至笔端,下笔自然能产生力度,这就是“笔力”。由于构成画家的“意”的气质、涵养、情感、思绪不同,贯于笔端之气也会不同。以气使笔的“气”不同,也就造成了用笔“笔力”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关键词:笔力;骨力;提按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到谢赫

2、六法的提出,至此绘画正式讲究笔力,使得书画艺术走到一起。元赵子昂《秀石疏林图》的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中强调了以书入画,把飞白书、大篆和楷书等各体笔法直接运用到绘画中去,从此形成自我表现的“书写”之风而有别于宋代样式,这是书画的第二次融合。到清代,金石入画,书法性用笔已经完全融合在绘画中不分彼此。  书法讲究用笔,“笔力”是构成中国书画形式美的决定因素之一,具有特殊而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笔力”也有称“骨力”者。中国的书画论著,虽然在许多方面众说不一,但在以笔来表达“力”这

3、一用笔的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唐张彦远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他在此强调了用笔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用笔不仅、仅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技巧和手段,还是中国绘画的根本之法。中国画有别于西画的最大特点之一也在于用笔。我国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说,“陆探微作一笔书,线条连绵不断。张僧繇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吴道玄授笔法于张旭,张旭号书颠,吴宜为画圣。”可见书画的用笔是同一的。有经验的中国画家用西画构图写生,不失为国画,外国画家刻意画中国画,但骨子里总还存在洋气。中国古代画论

4、中说:“盖画即是书理,书即是画法。”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工书者多善画”“善画者往往善书”。说出了书画同源和书画相通之理。  书画家全身精力贯至笔端,下笔自然能产生力度,这就是“笔力”。由于构成画家的“意”的气质、涵养、情感、思绪不同,贯于笔端之气也会不同。以气使笔的“气”不同,也就造成了用笔“笔力”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如吴昌硕运笔质朴而苍浑,赵之谦用笔如“绵里裹针”,郑板桥的兰竹则秀挺刚直,更有脍炙人口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历代书画家创造了种类繁多的笔法和画法,每一种画法的用笔充满着“力”的节奏与和谐。

5、笔力是融汇于各家各派的笔法之中,超出某一具体比法之外的共同规律,它是构成中国书画形式美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历来书画家探求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唐孙过庭《书谱》云:“观夫垂针悬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决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岩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星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而能成!”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多姿多彩又给书画家提供了“笔力”的创造源泉。如王羲之从鹅颈的回转感悟到了笔力的弹性变化,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出狂草之笔法,而苏轼、黄庭坚

6、又分别从逆水行舟与船夫荡桨中悟出了笔力的奥秘。“锥画沙”“屋漏痕”“虫蚀木”等等,都是从现实中发现“力”的美,并把它们融汇到运笔中。  “笔力”是靠运笔的提按动作来达到的,“提按”动作是中国书画用笔的基本法则。“按”在各种绘画中并无太大差异,中国书画用笔,难不在“按”而在“提”,“作书须提的起笔,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的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清刘熙载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在笔法技巧中,仅仅使用中锋、侧锋、绞锋等手段是不够的,点画本身的活力,是在运笔过程中靠提按、徐疾、轻重的变化而体现的。书写的

7、过程,就是提按技法转换的过程。笔锋在纸上运行时,一直是提与按快速地交递进行着,再加上轻重、徐疾的丰富变化,写出来的线条才具有律动感、生命力,富有神采及情调。提与按是一对矛盾体,善按者线条厚拙少灵动,善提者线条轻灵或近于浮滑。董其昌说:“作字须提得笔起,稍知书法者,皆知之。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擒纵,方有节制,有生杀,用笔乃醒;醒则骨节通灵,自无僵卧纸上之病。所谓落笔先提得起者,总不外凌空起步,意在笔先,一到着纸,便如兔起鹘落,令人不可思议。笔机到则笔势动、笔锋出,随倒随起,自无僵卧之病矣。用笔之法,

8、太轻则浮,太重则踬。恰到好处直当得意。”擒纵,即指提按。提按,在转折处尤显得重要,不会提按,则偃笔僵卧纸上,没有节制,没有生杀,只会转死弯,则字了无生气,只僵尸卧床,朽木倒地。所以,在行笔过程中,尤其在转折处,一定要注意“提按”二字。  沈尹默先生在《执笔五字法》中说:“用笔之要,首在提按,提按得宜,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