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93678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浅议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途径分为设问、导问、寻疑、析疑四个阶段。所谓设问是教师示范式的发问,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内容,合理的顺序。设问的目的是导问,导问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问与导问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寻疑与析疑是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是学生提问能力提高的过程,是关于提问的原理和动态迁移的过程,也是学生主体意识与创造意识得到唤醒和实现的过程。 一、明确目标,巧设问题 漫无目的的为问而问,看似课堂热闹,实则费时多。正确的做法是在教学中教师以
2、设问来代替一般性的提问。设问与提问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有明确的目标。设问的目的不光是为了检查复习,为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教师应唤醒学生问的兴趣,鼓励学生去探索问的方法,掌握问的能力。、 2、有科学的内容。从突破口处设问。如教《项链》一文,教师可以提出很多问题,诸如“莫泊桑是哪一个国家的作家”、“玛蒂尔德是个什么样的人”等等,但是这些问题只是让学生去找现成的答案,激发不了兴趣。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玛蒂尔德的项链究竟失落何处?对此,学生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从教育部礼堂走廊上出来下台阶时有失落的
3、可能,在塞纳河畔行走时也有失落的可能,马车里失落的可能性最大。在讨论中,意见逐步得不到统一:玛蒂尔德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又性暴露出穷酸相的本来面目,但无法改变其经济拮据的现状,因此离开教育部的时候是逃出来的,叫一辆马车不会是豪华型的,只是拉晚儿的破车,从而让学生认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教学重点正是由项链失落在何处这一设问来突破的。 在精彩处设问。入选的课文大多是素有定评的好文章,必有它的特点,必有它有“华彩乐章”。在最能体现课文特点的精彩设问,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比如教鲁迅小说《药》,着重有第三部分对比论证处设问。
4、 于疑难处设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一篇自读课文,掌握概念和分类是这篇课文的题目,很多同学写得非错即漏。这一问,使该文中两个基本概念“现代自然科学”和“基础学科”受到了重视,下定义与作解释两种说明方法也基本弄清,课文中的疑难处迎刃而解。 3、有合理的顺序。设问的顺序就是问题的排列和组合,合理的顺序往往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有时尽管问题本身不错,如果缺少合理的顺序,也会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歧途。设问的顺序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4、有正确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三问。追问。围绕中心提出一串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教《景泰蓝的制作
5、》一文,我先让学生说出景泰蓝的制作的六道工序,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然后再追加一问:景泰蓝这种工艺品为什么叫景泰蓝?把提问引向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这是说明文教学的又一重点。 逆问。先树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后渐次导入正确的结论。如《项链》中的“一件小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我们先假设它的成立,然后以玛蒂尔德的“项链事件”来证明。 连问,扩散型设问或辐射型设问,由一点向四面散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如教《土地》一文,我们以“90年代话土地”为题设问。 二、积极推动,引导发问 由教师设问到学生发问是一个教推动学
6、的过程。可以说,设问是手段,导问是目的。 在教《内蒙访古》一文时,曾做过导问的尝试。我们设想以“问”贯穿教学的始终:先是教师的问,再是学生的问,以教师的问推动学生的问。设计出以下五个问题:1、请一个同学画出从北京出发到“一段最古的长城”的行踪图。2、按游踪顺序说出所见塞外风光的主要特点。3、分析第六段中句与句的关系,第七段的层次及六、七段之间的内在联系。4、说说在游览赵长城时为什么会想到秦始皇?5、称颂赵武灵王是个大大的英雄,依据是什么? 同学们有依次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逐步领会了课文的内容要点、结构安排、表现手法及写作动机。 三、
7、思考比较,主动寻疑 导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问兴趣,掌握发问方法。要发问就须寻疑,疑与问互为表里:存于心为疑,出于口为问;问能显示疑,疑将导致问。 学生的寻疑大致要经历如下阶段。模仿型寻疑。教师怎么发问就怎么寻疑,如《内蒙访古》,学生所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种寻疑方式。 思考型寻疑。《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放手让学生寻疑发问。有的学生提出:既然宝玉是封建叛逆者的形象,是值得肯定的人物,为什么《西江月》词里却说“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呢?又有学生提出:宝玉与黛玉第一次见面,为什么宝玉会感到“这个妹妹怎么这样面熟,好象在哪里见过”?这
8、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既是学生思考的结果,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时作进一步的思索。 比较型寻疑。比较常常是发现疑问的最好方法,比如在学了《药》与《夜》之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