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77131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0
《浅谈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成本管理与控制越来越重要,对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控制 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并且依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 1.项目施工实施阶段 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是依据设计图纸,将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占了很长的时间,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具体的、繁杂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投资。根据施工阶段的这一特点,在该阶段的成本控制
2、中除了要加强合同管理外,还应重点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及把好建筑材料、设备的质量价格关。 1.1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控制合同变更 在施工合同中,要明确合伺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合同文件的组成,做到资料齐全、文字严密,避免含糊其词和条款前后矛盾,这样才能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有效地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减少、避免施工索赔,从而减少工程费用。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严格合同变更确认批准程序,建立健全的合同履约跟踪检查制度,加强监督,提高合同履约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1.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技术先进
3、、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尽可能减少设计变更及严格控制现场工程量变更签证工作。 施工方案是否先进、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进度,也常常会影响项目工程造价。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除了应组织专家对投标文件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外,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等方法通过不断地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努力挖掘节约工程投资的潜力,从而达到节约投资、创造更高效益的目的。 现场签证是施工过程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许多项目由于现场签证的不严肃,引起工程造价失控,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多的。个别的甚至更高。如果不慎重对待工程量签证,工程造价控制极易出现漏洞
4、,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严格现场签证制度管理,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与工程经济人员相配合,做到“随做随签”。 1.3切实把好设备、材料的质量及价格关 工程材料、设备价格管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材料是工程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合理的材料价格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为正确确定材料价格,除了把好进场材料的质量关外,还应建立设备、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的认证制度。 2.全过程多方面管理与控制 2.1全过程、多方面管理控制的重点 2.1.1在动态中进行目标成本管理 对价格变动可能增加的投资额、建设期利息等的整理。它必须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在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合理的
5、方法和切合实际的依据,合理确定有效控制方法。 2.1.2在过程中实施成本控制,将造价控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2.1.3强化全过程控制的重点 成本控制围绕各阶段招投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签证管理和审核竣工结算等重点工序,采用有效措施,积极控制成本。 2.1.4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为支配思想,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评价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2建立节约奖励制度 节约奖励制度是定额预算的配套措施。审计项目的多样
6、性和不可测性,给定额的确定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有较强变化性的审计项目,就是年初制定了预算,随着项目审计的推进也难免会造成预算的追加追减,这样很容易使预算流于形式。 2.3企业人工成本方面的管理与控制 2.3.1提高对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 人工成本管理仍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提高对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问题,首先是从战略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企业多方位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因素;其次是从分配的角度,调节劳动者这个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调节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形成企业的激励和动力机制的经济因素。 2.3.2合理定岗定编,控制人员的投入
7、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是加强用人管理的基础,也是节约活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若企业冗员太多,必然造成人工成本投入不合理和人工成本的无效益增长,职工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精减人员应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可将富余人员从岗位上抽出来,组织其学习文化和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后再重新竞争上岗。在优化组织结构中着力解决好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凡有新建、改建项目需要增加定员的,都首先在本单位内部调整,消化吸收本单位的富余人员。对新建单位人员配备,从现有人数多于定员的生产单位中整建制的调整,并相应补充一部分新职工。 2.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