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47914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浅谈以企业为主导的工学结合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以企业为主导的工学结合模式:从现实情况来看,工学结合必须以企业为主导,才能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本文针对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包括: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强化产业化意识,积极与企业合作;企业应该把工学结合作为自己的战略来研究,使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本着多赢的原则相互协商,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合作各方的利益等。 关键词:企业为主导工学结合 1以企业为主导的工学结合模式解读 1.1理论基础 从现实情况来看,工学结合必须以企业为主导,才能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通过院校和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技能
2、训练和企业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科技开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活动。企业为主导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以赢利为第一目标,这一目标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实现。明确和强化企业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在产学研结合中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研发工作的市场导向。二是由于企业具有贴近市场、了解客户需求的优势,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市场现在和未来的技术需求,从而有利于正确把握研发方向,迅速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资源整合起来,提供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工学结合的成功率和效益[1]
3、。因此,工学结合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是以企业为主导,实现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最佳组合,企业和合作院校要立足可持续发展,构建合力机制,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2表现方式 ①企业作为工学结合的决策和投资主体。在合作创新形成之前,企业应该充分做好市场调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合作项目进行筹资和投资,当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同时,作为合作单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应该共同参与项目的筛选和论证。 ②企业作为工学结合的主体,是指企业在项目开发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积极参与,从
4、而能有效的把握其产业化方向,利于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③企业作为工学结合利益的主要分配主体。要求企业在与高校进行项目合作开始,就应该制定出详细的利益分配方式,合作成功之后在满足合作单位利益以外,企业有权对其收入进行自主分配。项目合作形成产品并在各方协商后,企业可以申请专利。 ④企业作为技术转让的主体。对项目成果在进行技术转让时,企业应负责与合作院校制订出详细的技术开发计划书,同时还要确定能有效达成技术商业化目标的合理期限。 1.3运行机理 以企业为主导的工学结合模式的建立主要基于企业对利润的不懈追求,对技术创
5、新的迫切期望[2]。在工学结合中,企业处于主导或核心地位,企业为了追求生产、追求产品质量、追求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而寻求与高校的合作,和高校签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协议,通过高校提供的技术支持,改造传统的产品结构、开发研制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同时,高校作为积极参与的角色加入企业产品的研究开发。政府部门也需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保护知识产权。再有,社会中介机构需要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中介服务,为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行创造有利条件。 2以企业为主导的工学结合模式中的问题 2.
6、1主体地位不明显 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不够完善,企业在工学结合中的主体地位不明显。企业在选择工学结合项目的时候,过多注重的是短期利益,忽视长期的创新意识,轻视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并没有形成增值创新。另外,不计风险地一味要求科研方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造成许多有转化价值的研发成果被束之高阁。从而使企业失去了实际意义上的创新主体地位。 2.2利益分配不明确,不能互惠互利 在一些工学结合的项目中,参与各方的利益始终不能得到很好地处理,随着项目的进行,当看得见的利益或风险越来越清晰时,常常会因为利益分
7、配的不明确而使得各方分道扬镳,并最终把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扼杀在了摇篮里,导致各方利益的流失。 2.3合作机制不完善 由于工学结合参与方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这就造成了各参与方之间的条块分割界限明显,缺乏统一协调机制,阻碍了工学结合的密切配合。 3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工学结合模式的对策 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工学结合发展模式,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3.1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强化产业化意识,积极与企业合作。 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应做到:①转变观念,发挥优势,加快进入市场的步伐。②建立信息中心和科研中心;及时了解企业的需
8、求向企业发布科技成果信息和科技动态。③加强产业化意识,积极开展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开发研究。④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工学合作。⑤加强工学结合基地建设。 3.2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把工学结合作为自己的战略来研究,最终使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应做到:①更新观念,树立创新和创业意识。②增加开发资金投入,设立专项技术创新资金,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