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创作思想中的流变

老舍创作思想中的流变

ID:21228280

大小:7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0

老舍创作思想中的流变_第1页
老舍创作思想中的流变_第2页
老舍创作思想中的流变_第3页
老舍创作思想中的流变_第4页
老舍创作思想中的流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舍创作思想中的流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舍创作思想中的流变摘要:老舍是一个传统思想深厚的文人,“守望传统”是他文学创作不变的情怀;随着社会变革,老舍由尝试现代革命理念到坚定革命主张“杀上前去”;同时他又深受宗教影响,作品拴释宗教的牺牲与博爱精神,最终回归宗教。沉淀的不变与随着时代的改变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关键词:儒家思想现代革命理念宗教情怀《黑白李》是老舍在193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虽是“听来的故事”,但他由“听”触摸到这场事件的余波,由此塑造出两个鲜明的形象一一黑李和白李。时隔11年,无独有偶,《四世同堂》这个堪称“长篇巨制”的作品同样来自“听

2、来的故事”,也由此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如祁瑞宣、钱默吟和冠晓荷等。笔者试图通过分析黑李、白李和钱默吟的形象来探讨老舍创作思想的变与不变。一、“守望传统”北京是传统文化的中心。老舍生于斯长于斯,在文学创作中更是满怀热情地将情感播撒在这片沃土中。老舍曾这样表达他对北平的感情:“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写它。”[1](P62)正是对北京有深厚的情感,老舍笔下的人物充满浓厚的传统气息。在《黑白李》中,哥哥黑李把喜欢的女子让给弟弟白李,宁肯把家产都给弟弟也不答应分家的要

3、求,这些按照黑李的说法是“不能因为女子失了兄弟们的和气”[2](P93)。按白李的说法是“又是那一套一一母亲去世的时候,说什么来着?不是说咱俩老得和美吗?”[3](P96)。这种为维护“兄弟们的和气”和遵循长辈的遗愿暗示黑李是传统孝悌思想的承袭者。“不管是其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的谦让态度,还是在分家问题上的反对态度,其指向都是在于维护家庭关系的完整,保证血缘关系的延续和存在。”[4]孝悌是仁之本,维系以家庭为单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孝悌思想是仁的基础。《论语?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本与!

4、”[5](P2)“仁”是孔子的最高道德标准,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是仁的基础,老舍抓住传统思想的核心塑造出一个极具传统精神的形象。除此,小说通过车夫王五口述写出了黑李对底层人们的关怀与体恤,体现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再以车夫的陈述为例:“二爷是好人,不错;可宄竟是个主人。”“主人”一词是与“奴仆”对举的,只有存在等级尊卑才会有“主人”。追本溯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坚定地维持带有礼法色彩的等级秩序,而“主人”一词含蓄地表现黑李思想中儒家传统“礼”的思想。通过王五“美中不足”抱怨式的陈述,也流露出老舍对传统思想审

5、视与批判的态度。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将传统思想主要熔铸在钱默吟身上。钱默吟在小说中第一次出现,老舍便用“他们对人,无论是谁,都极有礼貌,可是也都保持相当的距离”[6](P13)写出钱默吟的隐士风格,继而又道出他的日常生活:“他每天的工作便是浇花,看书,画画,和吟诗。到特别高兴的时候,他才喝两盅自己泡的茵陈酒”。[7](P14)只关心诗酒花是传统士大夫追求高雅但悠闲散漫的一面。这与黑李“转转这个,转转那个,把红鱼要一点不差的朝着他”[8](P93)“茶碗上的花纹摆不齐都觉得不舒服[9](P99)”一样。尽管老舍

6、时时流露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但这种将生活过分地“艺术化”也让老舍清醒地看到文化“过熟”的局限。如果只通过诗酒花就说钱默吟是一个传统士大夫远远不够,真正体现传统精髓的还在人物的内在品质。在面对敌军烕逼利诱、软硬兼施的手段中,钱默吟岿然不动。小说通过人物心理活动表达人物性格:“假若从前他要化入宇宙的甘泉去,现在他须化成了血,化成忠义之气。”[10](P443)由饮酒作诗的隐士变成反抗复仇的战士,钱默吟变化巨大,但是不变的是他受传统文化熏陶形成的忠义、献身的品质,这种品质只有在国家、民族受到威胁时才会凸显。钱

7、默吟曾对利诱他投降的敌人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11](P456),这里的“节”是民族气节,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道德操守。从黑李到钱默吟,老舍塑造了两个散发浓郁传统气息的人物,作者站在文化审视的高度,肯定了优秀的传统思想,对文化“过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表达了忧虑。二、“杀上前去”在《黑白李》中,白李身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现代革命色彩。为了革命志向,白李要和哥哥“一刀两断,各自奔前程”。通过车夫的话:“他是为我们拉车的一一天下的拉车的都算在一块儿一一抱不平”[12](P103),“抱不平”是白李为劳苦大众

8、发启蒙之声,流露出平等的革命意识。从《赵子曰》的李景纯、《离婚》的丁二爷到《黑白李》的白李,老舍的思想己经有了初步的从个体的刺杀行动走向群体暴动的转变。但是由于老舍没有系统的革命理论和主张,再者这个故事是“听来的”,所理解的暴动目的很浅显,认为砸毁电车道是为了维持拉车的生计。这种不熟悉与不理解使得老舍对白李着墨不多,白李的革命带有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性一一与黑李闹是“借题发挥”、不知不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